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人工環境下虎斑烏賊繁殖行為之影像記錄

  • 作者:陳東本‧城振誠‧謝恆毅 /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虎斑烏賊(Sepia pharaonis)俗稱花枝,是澎湖沿近海域冬季的經濟物種,不但肉質鮮脆爽口,且營養價值高,目前每公斤約300~400元,為當地海鮮店常見的重要食材。
虎斑烏賊具有成長快、生命週期短等特點,因此繁殖階段的掌握十分重要。本次利用水下攝影器材記錄其交配繁殖過程,以作為進行虎斑烏賊人工繁養殖之參考。


虎斑烏賊成魚


  • 種魚培育
    種魚蓄養在15噸水泥池中,放養68隻,雌雄性比1:2,每天投餵2次以帶殼蝦子及鰛魚為主,養殖261天交配產卵。虎斑烏賊繁殖期間仍會進食,當發現食物時會將觸腕舉起擺動,此時體表開始變色,隨後慢慢靠近食物,接著將觸腕迅速彈射捲住食物收回,再利用4對腕足將食物固定送入口中。

 

  • 交配
    繁殖期間雄性烏賊動作較活潑,背部呈現明顯斑紋體色較鮮豔,雌烏賊則大都棲息於底部,胴體背部呈現大斑點狀。通常係由雄性烏賊主動追逐求偶,雌性為被動接受。配對成功的雄烏賊會伴游在雌烏賊周圍,且不時翹高擺動觸腕以示警告。交配時雄烏賊利用腕輕碰雌烏賊頭部試探,若雌烏賊拒絕交配則會不斷閃躲逃離;若有意願則會靜止不動,由雄烏賊張開腕包住雌烏賊頭部成一直線,採頭對頭方式交配,雄性再利用莖化腕(左側第四腕)迅速將精莢黏在雌性納精囊處,每次交配約2~5分鐘。

 

  • 產卵
    交配結束後,雌烏賊會將4對腕足靠攏,緩慢游向固定好的塑膠籃(其他如空心磚、竹枝等均可作為產卵介質)準備產卵。首先利用漏斗噴水清理塑膠籃上的污物,腕的最前端會輕輕擺動,並用第1、2、3對腕足的尖端左右交叉鉤住塑膠籃基底,再利用腕的力量和漏斗噴水沖力將卵黏於塑膠籃上面,產卵一顆需15~20秒,間隔2~5分鐘會再產下一顆。雌烏賊會前後來回多次,通常將卵依序黏附在同一個位置上,形成一片卵床,整個產卵歷程約10~15小時。產完卵後,雌烏賊會利用漏斗噴水將卵膜表面污物清除。每次每隻雌烏賊約產100~500顆卵,能多次產卵,每5~9天產卵ㄧ次,繁殖期從冬季至隔年春季,最多可產超過2000顆卵。

 

  • 孵化
    剛產出的卵呈橢圓形白色半透明、柔軟有彈性,長約2 cm,寬約0.8 cm,卵會隨著胚胎的發育而逐漸變大。即將孵化的卵呈現更為透明狀且卵膜脹大變薄,卵內的幼體清晰可見,此階段長約2.6 cm,寬約1.5 cm,剛孵化的烏賊已具成體樣貌。

 

  • 初次攝餌
    剛孵化的烏賊胴長約1 cm,重量約0.2 g,幼體通常會棲息底部,飢餓時會游至中層尋找食物。剛孵出小烏賊不吃死餌及飼料,可用活的蝦苗當餌料,以小於幼體的體長者為佳,當投餵活蝦時小烏賊會立刻追逐捕捉,利用觸腕迅速彈射捲住蝦苗,成功捕獲後會緩慢游到桶子角落進食,每天可攝食蝦苗3~5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