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談大西洋黑鮪的Slope Sea產卵場研究

  • 作者:劉國強 摘譯/海洋漁業組

黑鮪為體型最大的鮪類,具有高度洄游性,可區分為分布於南半球的南方黑鮪 (Southern Bluefin Tuna) 以及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北方黑鮪 (Northern Bluefin Tuna)。南方黑鮪學名為Thunnus maccoyii,主要分布於三大洋南緯30至50度之間水域。北方黑鮪則可再區分為分布於太平洋水域的太平洋黑鮪 (Thunnus orientalis),以及分布於大西洋、地中海水域的大西洋黑鮪 (Thunnus thynnus)。

大西洋黑鮪兼具商業性漁業與娛樂性漁業的巨大經濟價值,又身為生態系重要的頂級掠食者,可說是最具指標性的大洋性魚種。本魚種被認為會返回自己出生的海域產卵 (natal homing),並可據此區分為在墨西哥灣產卵的西系群以及在地中海水域產卵的東系群。2012年以前,學界普遍認為大西洋黑鮪是相當「晚熟」的魚種,因為西系群平均在11至12歲才開始在墨西哥灣產卵,東系群則是約7至9歲才開始在地中海水域產卵。近年來陸續有證據顯示,除了上述兩個海域,大西洋黑鮪存在著其他產卵場……

首先,並非所有的成魚在生殖季節都會進到這兩個水域產卵,以西系群來說,進到墨西哥灣產卵的成魚體長多在210 cm以上,可是根據生殖相關荷爾蒙研究,理論上體長130 cm以上的黑鮪就可以達到性成熟。再者,過去曾有一些性成熟的黑鮪在緬因灣 (Gulf of Maine) 被捕獲的紀錄,而緬因灣過去被認定是黑鮪的攝餌場。此外,早年的仔魚調查也曾經在古巴、佛羅里達海峽以及佛羅里達州東部的布雷克海脊 (Blake Plateau) 等水域零星採集到黑鮪仔魚,只是數量極低而不被認定為黑鮪產卵場。直到2013年,美國學者Richardson研究團隊在Slope Sea水域採集到大量的黑鮪仔魚。Slope Sea位於西北大西洋,介於美國東北部的大陸棚及墨西哥灣流 (Gluf Stream) 之間水域,範圍約在北緯36到42度、西經65到75度之間。而後搭配2012至2016年期間相關的標識放流、生殖腺組織切片與荷爾蒙等研究結果,學者進一步將大西洋黑鮪的性成熟年齡下修為3至5歲,並修正黑鮪的產卵洄游生活史,即年齡較輕的西系群成魚,會先利用Slope Sea產卵場,等到年紀更大之後,才會洄游至墨西哥灣水域產卵。

2016年在Slope Sea水域共採得225尾黑鮪仔魚,其中218尾於6月18日至7月13日期間採得,分布海域介於北緯36.7到39.7度、西經67.9到74.3度之間,測站的仔魚豐度介於每10平方公尺0.8至31.8尾之間 (如圖1)。綜合2013及2016年的仔魚採樣結果,學者估算Slope Sea水域的黑鮪仔魚豐度為每10平方公尺2.5尾,雖然低於2001至2005年期間,地中海產卵場的4.3尾以及2016年墨西哥灣產卵場的12尾,但是與國際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 (ICCAT) 估計墨西哥灣產卵場過去10年平均值 (約2.7尾) 相近,顯示Slope Sea產卵場對於黑鮪資源的貢獻度不容小覷。

圖1、黑鮪Slope Sea產卵場仔魚豐度分布圖(引用自Hernández et al., 2022)

圖1、黑鮪Slope Sea產卵場仔魚豐度分布圖(引用自Hernández et al., 2022)

 

學者進一步指出,由於Slope Sea水域也是墨西哥灣流流經之處,有必要釐清在此處所採集到的仔魚究竟是年輕成魚在當地產卵後孵化,抑或是原產於墨西哥灣而後透過墨西哥灣流輸送而來。因此學者進一步使用專門為Slope Sea水域構建的區域海洋環流模式(MABGOM2)、以粒子回溯法 (particle backtracking) 進行估計,由實際採集到仔魚的測站位置以及仔魚的日齡,模擬2016年Slope Sea採集的黑鮪仔魚的原始產卵位置以及孵化後的漂流移動軌跡。研究結果顯示,225尾黑鮪仔魚中,有高達96%的黑鮪仔魚原始的產卵位置位在Slope Sea水域內,而且孵化後至少會在其中停留25天(如圖2)。顯示Slope Sea水域不但是黑鮪的產卵場,同時也是黑鮪稚魚早期的哺育場。

 

圖2、黑鮪Slope Sea產卵場(A)原始產卵地點;(B)孵化後25天內漂流移動軌跡模擬圖 (引用自Hernández et al., 2022)

圖2、黑鮪Slope Sea產卵場(A)原始產卵地點;(B)孵化後25天內漂流移動軌跡模擬圖 (引用自Hernández et al., 2022)

 

無獨有偶,近年日本學者Ohshimo、Tanaka所屬的研究團隊也分別發表文獻指出,在日本東北 (Tohoku) 地方太平洋沿岸的黑潮親潮交匯域水域,發現新的太平洋黑鮪產卵場。這些文獻除了顯示各國學者持續投入的研究能量之外,也可能反映了兩個黑鮪族群本身對既有產卵場環境改變所做出的回應。多年來,黑鮪長期承受著來自人類極重的漁獲壓力,此外包括既有產卵場棲地被破壞 (例如2010年墨西哥灣外海油污外漏事件)、氣候變遷造成的海水暖化現象與極端氣候事件如熱浪(heatwave)等因素,都可能直接或間接迫使黑鮪往緯度較高或是環境未被破壞的海域,尋找適合的產卵場所,為生命的延續尋找出路。或許隨著氣候變遷與各項海洋環境條件的改變,未來可能會有其他新的產卵場被發現,各個產卵場所產的幼魚量及加入量的比重也會持續發生變化。

參考文獻

Hernández, C. M., Richardson, D. E., Rypina, I. I., Chen, K., Marancik, K. E., Shulzitski, K., & Llopiz, J. K. (2022). Support for the Slope Sea as a major spawning ground for Atlantic bluefin tuna: evidence from larval abundance, growth rates, and particle-tracking simulations.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99(999), 1-11.

Richardson, D. E., et al. (2016). Discovery of a spawning ground reveals diverse migration strategies in Atlantic bluefin tuna (Thunnus thynnu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3(12), 3299-3304.

Taylor, N. G., McAllister, M. K., Lawson, G. L., Carruthers, T., & Block, B. A. (2011). Atlantic bluefin tuna: a novel multistock spatial model for assessing population biomass. PloS one6(12), e2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