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營造臺東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的硨磲貝花園

  • 作者:藍揚麒、翁進興 / 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

臺東縣政府於2005年將富山附近海域劃設為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並於2018年擴大該保育區之範圍,禁止採捕各類水產動植物,希望能夠透過保育區內之漁業資源外溢效應,增裕當地天然漁業資源。今年則向海洋委員會申請「臺東縣硨磲貝復育計畫」補助,並委託本所進行該保育區內之野生硨磲貝調查,藉以了解其分布特性,並經由人工繁殖硨磲貝之移植,加速其資源之復育。

 

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內硨磲貝集中分布於安天宮外水道附近亞潮帶海域,水深3 m以淺,共計記錄到12顆野生諾亞硨磲貝。本所目前已成功建立諾亞硨磲貝人工繁殖技術,並於今年3月及6月各進行1次移植工作,共計將50顆諾亞硨磲貝及1顆長硨磲貝移植至前述海域。每一顆硨磲貝均加以編號並定期追蹤其成長與活存(圖一)。

圖片2

圖一、每一顆移植的硨磲貝均加以編號

 

移植初期先將硨磲貝置於塑膠籃中進行保護(圖二),之後龕入天然礁石穴,並以束帶與尼龍繩繫綁固定於礁石上(圖三),待其固著狀況良好後移除束帶與尼龍繩。截至10月13日為止,除編號3與10的硨磲貝於移植初期死亡,編號6、33及38號(長硨磲貝)疑似遭章魚捕食外,其餘46顆諾亞硨磲貝生存狀況良好,活存率高達90.2 %。

圖3.JPG

圖二、移植初期先將硨磲貝置於塑膠籃中進行保護

圖片4

圖三、以束帶與尼龍繩將硨磲貝繫綁固定於礁石上

 

透過人工繁殖硨磲貝之移植,目前安天宮外水道附近海域現存之諾亞硨磲貝共58顆,密度為23.2 顆/1000 m2,藉由提高硨磲貝密度的方式,提升其配子體受精之成功率;將該海域營造成硨磲貝花園及其主要繁殖場域,希望透過其子代向周邊海域擴散之方式,早日達成硨磲貝資源復育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