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東部漁業生物研究中心

  • 日期:108-06-11

沿革

  • 1974年 成立「新港工作站」
  • 1975年 升格為「臺灣省水產試驗所臺東分所」
  • 1999年 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2002年 成立附設「水族生態展示館」
  • 2002年 改稱「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 2023年 改稱「水產試驗所東部漁業生物研究中心」

任務執掌

  • 1.東部海洋漁業資源利用現況評估與監控。
  • 2.東部洄游性魚類之標識放流。
  • 3.礁岩性觀賞魚類選種、育種與繁養殖技術開發。
  • 4.石斑雜交及陸上鮪魚培育技術研發。
  • 5.冷溫性魚貝類種原保存及繁養殖技術開發。
  • 6.藻類種原保存、培育技術開發及多元利用。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建築外觀


研究現況

◇臺灣東部海域鮪旗魚、鬼頭刀及翻車魨標識放流研究

利用彈脫型衛星記錄標識器配置於魚體,解析魚群移動特徵及季節性洄游習性,提供資源評估模式建構重要參數。

◇臺灣重要經濟性養殖魚貝類精液冷凍保存研究

針對種原庫保種之經濟性魚貝類作為對象種,進行整合性的研究,以冷凍的方式保存精子,以確保遺傳資源,並應用於相關育種研發新品系,藉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低溫海水培育種鰻及鬼頭刀腦下垂體用於人工催熟之研究

建立種鰻培育最適技術,利用東部海域盛產之鬼頭刀腦下垂體進行種鰻人工催熟試驗,觀察鰻魚性腺發育情形,冀能獲得優質受精卵。

◇臺東純海水養殖白蝦產品研發及推廣應用

建立白蝦收穫後排砂及冷凍調理包製作技術,並研發106種白蝦料理以供民眾烹調參考。

◇新興海水觀賞魚養殖技術之建立

建立海水觀賞性雀鯛科及天竺鯛科魚類繁養殖技術,提供水族產業運用,減少野外採捕壓力,同時可做為未來資源保育管理之參考依據。


未來展望

◇臺灣東部海域洄游性魚類族群移動特徵研究

藉由大尺度的標識放流試驗,有效整合西北太平洋各國家之族群動態研究成果,透過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定期進行資源監測,確保資源永續利用及保育海洋資源的目標。

◇建立洄游性魚類繁養殖技術

開發東部海域洄游性魚類人工繁養殖技術,生產種苗進行人工放流以增裕海域資源。

◇建立高經濟底棲魚類繁養殖技術

收集臺灣周邊海域高經濟價值之底棲海水魚類種原,如大棘大眼鯛、赤鯥、笛鯛及牙鮃等,進行人工繁養殖技術研發,以作為中油LNG及深層海水產業未來養殖推廣。

◇優質水產種苗及觀賞魚關鍵技術研發

建立具發展潛力之海水魚繁養殖技術,減少對天然海域資源之依賴,並提供相關技術予產業應用,以提升我國水產養殖產業之國際競爭力。

海水魚技術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