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試所推動漁村永續轉型的里海願景工程

  • 發布日期:110-02-12
  • 點閱數:663
  • 修改時間:110-08-16

海岸漁村是仰賴漁業資源的人類生活聚落,受到海岸、環境、社會、經濟變遷及資源減少等影響,面臨著永續發展的困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近年配合相關政策,逐步推動漁村轉型的里海願景工程,研究人員自108年起深入新北市卯澳、宜蘭縣東澳、以及澎湖縣菜園等社區,協助居民對地方及生態產生認同,自主地投入里海實踐,保全活用沿海生態系統以增進漁村韌性。

水試所指出,里山里海是聯合國及生物多樣性公約所重視的自然保育手段,其精神在於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也強調著森川里海的整體生態系及地景保育的保全與活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里山里海發展脈絡下,已開始思考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實踐,但過去對於海岸漁村的資源盤點及輔導較為不足,因此在水試所的專業背景加入後,已逐漸全盤建構森川里海整體發展的重要版塊。

水試所說明,108年起水試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及國立成功大學攜手逐步盤點全臺28處漁村,發現海岸漁村已有許多地方具備里海的基本條件,透過文獻資料及各方專業意見的蒐集,發展出屬於臺灣版本的里海推動指標,做為我國後續發展里海的指導方針。研究團隊109年除持續進行新北市卯澳、宜蘭縣東澳、以及澎湖縣菜園等三處里海場域的調查研究外,並辦理4場次焦點團體座談會,進行議題聚焦及共識凝聚。隨後更引入臺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及小社區大事件社企平臺等外部資源,在109年3月11日至11月30日期間,投入輔導及培力工作,辦理7場次里海環境教育及3場次漁業公民科學家培育課程,更編製教案做為其他場域未來推動里海教育時的參考案例,藉以強化居民對環境的認知與共識,重新鏈結居民與海洋的關係。

為實踐海岸漁村居民生活、經濟活動與自然環境間之永續共存,水試所認為,需要儘早在地方上建立多元且包容的溝通模式,讓權益關係人認同在地傳統和文化的價值,因此促進更多元權益關係人的參與和夥伴關係的維繫,是里海場域建構的基本功,也是國土永續發展下的重要軟性工程。研究團隊於109年10月24日辦理東澳產業成果活動,當地居民、漁民、休閒業者、學校與其他權益關係人共襄盛舉參與淨港淨灘、竹筏下水典禮、定置網、魚種介紹及漁村故事、搶魚(競購) 等活動,從東澳社區的經驗,可看出地方意識與組織能量已逐漸凝聚成形,地方漁村文化及生態服務的參與人數增加,未來更可透過地產地消經營模式逐步發展東澳的產業。

水試所表示,透過在當前三處里海場域所投入的工作,累積的經驗已逐步發展出一套可行的經驗法則,未來可作為擴展為全國性里海發展的基礎。然而里海轉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資源的投入,此漫長而艱鉅的願景工程,已成為當前協助居民自主邁向漁村永續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