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鱸鰻養殖有望

  • 發布日期:100-06-15
  • 點閱數:1356
  • 修改時間:108-06-15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已初步完成鱸鰻幼苗培育技術的探討,發現其鰻線在經蓄養2-3天後可開始投餵人工膏狀飼料,7天後能完成馴餌,在25-30℃水溫中,1個半月內可育成每公斤600-1,100尾的鰻苗。在充分供氧環境中,初期每噸水鱸鰻苗放養密度可高達 10,000尾。鱸鰻有希望成為台灣水產養殖的要角。
鱸鰻(俗名花鰻、烏耳鰻、土龍)屬鰻鱺科,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馬達加斯加島,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北起日本,南至南太平洋,各類型的島嶼與大陸的河川溪流等淡水域皆有其分布。鱸鰻成熟後會游向相同的固定海域產卵,但仔魚則隨海流漂送到不特定的河口區再溯河。由於其特有洄游習性及分布範圍較其它鰻魚都廣,全世界只有台灣曾將其列入保育,經相關研究單位積極建議下,終於在98年4月1日解除保育。早年因台灣鱸鰻養殖不普遍,漁民將與白鰻一同捕獲的鱸鰻線(黑鰻)挑出棄置海邊沙灘,造成天然鱸鰻資源的不當耗損。
鱸鰻生活似白鰻,但通常可以長至較大,最大可達160公分,重30-50公斤,其2齡魚可達3斤以上市售體型。購入的鰻線,體長4.7-5.4公分,重0.10-0.15公克,回場蓄養於FRP桶穩定後,分別進行不同餌料、水溫及放養密度試驗。結果發現以人工膏狀飼料即可完成馴餌,隨著成長,逐步改投鰻魚粉或魚苗飼料,避免傳統必須以絲蚯蚓馴餌,導致疾病大量感染的問題。在20、25及30℃不同水溫培育後,以30℃組成長及活存率皆較高,其次是25、20℃。
由於鱸鰻線養殖期間為低水溫期,根據不同皆段的培育過程中發現,將水溫控制在30℃左右,可完全避免白點病的發生,提高活存率達95﹪以上。
由於鱸鰻深受華人地區消費者的喜愛,通常佐以中藥材燉煮食用,目前已有業者看好其未來市場需求,前往大陸及東南亞等地進行養殖,且在全球皆積極尋找具經濟價值且適合人工養殖的鰻魚品種時,本項育苗技術的建立,將可為臺灣鰻魚養殖產業帶來更多樣的養殖品種選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