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近海產太平洋黑鮪漁獲量與黑潮流勢關係初探

  • 發布日期:104-02-09
  • 點閱數:195
  • 修改時間:108-06-15

台灣近海產的五種鮪類中,太平洋黑鮪體型最大,可達4公尺以上,每年4-7月間成魚會成群洄游至西太平洋的菲律賓東北方水域、台灣東部水域、琉球群島、日本九州南方海域及日本海產卵,為我國沿近海漁業重要的漁業資源之一。
2003-2014年5月期間台灣東部海域太平洋黑鮪漁場環境變動如圖1所示:每年5月期間,台灣東部海域有一由高溫的黑潮水所形成的水舌,由台灣東部海域沿東海陸棚邊緣向東北方向延伸,其27℃等溫線於2003-2006年5月期間可向北延伸至28°N海域,且由台灣沿岸向東延伸至128°E海域;2007年5月開始,此一高溫水舌有變弱的趨勢,且於東北部海域出現一塊水溫低於27℃的水塊,其影響範圍可向西南延伸至日本石垣島與西表島附近海域;2012年5月時,此一高溫水舌突然變強,可向北延伸至28°N海域;然而2013年5月時,此一高溫水舌又突然變弱,甚至消失,24°N以北海域幾乎為水溫低於27℃的水塊所涵蓋;今年5月期間此一高溫水舌較去年度同期期間稍強,可影響至26°N附近海域。此一高溫水舌之年變動與黑潮流勢之強弱有關,其流勢較強則高溫海水可影響較北部之海域。
早期(年期間南方澳鮪延繩釣漁船漁獲太平洋黑鮪之主要漁場範圍為122-128°E,22-26°N,海水表面溫度高於℃之海域(如圖所示);近5年(2010-2014年)期間,其主要作業漁場可區分為兩個海域:1.日本石垣島與宮古島北方近海海域;2. 121-124°E,22-24°N海域。我國與日本簽署之「台日漁業協議」於2013年5月10日生效,有助於確保我國漁船於前列第1漁場作業之安全。
近2年台灣近海產太平洋黑鮪漁獲量呈上升趨勢,主要因東港與南方澳鮪延繩釣漁船捕獲到較小型的太平洋黑鮪數量增加所致,尤其是南方澳鮪延繩釣漁船在日本石垣島與宮古島北方近海海域捕獲到體重200公斤以下的太平洋黑鮪數量大幅增加,可能與近2年黑潮高溫的水舌流勢減弱,使得原本生活於較高緯度海域體型較小的太平洋黑鮪南下至該海域而被南方澳漁民所捕獲有關;另我國漁船於「台日漁業協議」水域作業,受日方干擾之因素已排除,漁民可安全及順利完成漁獲作業,有助於提高漁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