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出奇制「剩」~以科技翻轉水產剩餘資材

  • 發布日期:108-03-13
  • 點閱數:345
  • 修改時間:108-06-15

水產品長久以來一直深受國人喜愛,然而其在被利用的同時經常會產生大量的副產物。這些副產物因經濟價值不高,常被隨意丟棄,不僅浪費資源,也造成環境問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以創新技術萃取牡蠣殼、魷魚皮及血合肉等水產副產物的機能成分,研發出「牡蠣殼珍珠胜肽的保養品與保健食品」(圖1)、「魷魚皮霧化微脂體」 (圖2) 及「海洋含鐵四物飲」(圖3) 等各類高值商品,以科技翻轉水產剩餘資材的殘值,化腐朽為神奇再創市場新利基。
臺灣每年產生的牡蠣廢殼超過12萬公噸(依牡蠣產量的6倍計),其中粗估有 10% 未妥善處理,大都閒置堆棄路旁,衍生惡臭或滋生蚊蟲等環保問題。魷魚為我國的大宗漁獲之一,以104年為例,年產量26萬公噸,加工後的魷魚皮副產物達2.7萬公噸,過去大都作為飼料或肥料使用。在臺灣主要的鮪魚種類如長鰭鮪、黃鰭鮪與大目鮪,於104年的總生產量逾15萬公噸,加工後則約可產生出1.5萬公噸的血合肉,因其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易因氧化而有腥臭味與油耗味,多半用來製造魚飼料或寵物罐頭。
水試所研究發現牡蠣殼珍珠層胜肽具有抑制酪胺酸活性、減少黑色素細胞生成黑色素、促進細胞復活及抗氧化等功效,以新創技術研製美容保養品與保健食品;另外,利用改質技術將牡蠣殼轉成人體容易吸收且不易脹氣的有機酸鈣,可作為保健產品之素材。魷魚皮富含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功能性磷脂質,水試所以其為原料研發出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微脂體,經霧化後可直接由上呼吸道及表皮吸收,緩解人體內不正常的發炎反應。鮪魚血合肉含有豐富的鐵質且大都為人體容易利用率的血基質鐵,水試所克服其腥味並複合中藥研發「海洋含鐵四物飲」,產品經細胞實驗結果顯示其生物可利用率優於豬血和化學合成品,可作為鐵質營養補充品。
全球已邁向循環經濟時代,將廢棄物妥善利用轉換為再生資源成為重要課題。水試所以創新科技將上述水產剩餘資材翻轉成保健或保養品新寵,不僅點石成金,有效提高水產剩餘物的價值及應用,進而增加漁民收入,更落實了資源永續的概念,達成物質全循環、零廢棄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