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解密生殖技術 水試所成功繁殖高經濟溫水性魚類牙鮃

  • 日期:107-07-17
  • 點閱數:677
  • 修改時間:108-06-15

根據統計,我國市售俗稱「比目魚」的鰈形目魚類「牙鮃(Paralichthys olivaceus)」,主要進口自中國大陸、格陵蘭、加拿大等國家,進口量每年可達8,500公噸以上、進口值達15.3億新臺幣。為打入國內消費市場、提供漁民多元飼養選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東部中心)投入4年研究,終於成功建立繁殖牙鮃技術,若能成功推廣,可望為臺灣水產養殖注入新商機。
牙鮃(Paralichthys olivaceus)又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屬於溫水性底棲魚類,主要分布在包括韓國、日本、臺灣等西太平洋區。臺灣可於西南、北部及澎湖海域發現其蹤跡。牙鮃肉質白皙細緻,是日式料理中的高級食材。
水試所東部中心因國內不易取得牙鮃活體以供養殖試驗,於103年自韓國進口牙鮃魚苗開始進行培育,已達成熟體型,106年開始進行繁殖試驗研究,利用溫差之刺激成功誘導種魚自然產卵及受精,惟育成率偏低。本(107)年1月順利於培育槽中取得受精卵,其受精卵呈圓球形透明之浮性卵,受精率約70%,受精卵卵徑為0.94±0.01mm,油球徑為0.16±0.01mm,在水溫18 ± 1℃經60小時左右仔魚孵化,此批受精卵孵化率約60%,剛孵化之魚苗體長為2.12±0.03mm。在牙鮃仔魚培育,開口餌料選擇、投餵時程、餌料生物營養強化及培育照護等,水產試驗所皆已成功克服讓仔魚順利進入底棲生活。培育至目前為止,其仔魚平均體長達17.23±0.67cm,平均體重達49.96±5.69g。
牙鮃屬於底棲性魚類對底質的要求高,培育時需定期換池並且進行體型篩選,其仔魚皆可穩定成長。幼魚(體重約10g)經6個月飼育後其體重可達300g以上。而東部中心在牙鮃養殖已達穩定技術,將牙鮃飼育於圓形飼育槽中,採流水方式養殖,水溫控制在22~25℃,鹽度為32~34psu,溶氧維持在5~6ppm以上,養殖光照在800~1,000Lux。
水試所已完成牙鮃繁養殖相關研究,待未來量產技術確立後可將其技術移轉給花蓮、臺東等深層海水業者及使用LNG冷排水來進行飼育,將可增加國內水產養殖魚種之多樣性,並提升我國水產養殖產業之利潤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