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認識南方澳,從鯖開始

  • 出版日期:108-12-06
  • 點閱數:480
  • 修改時間:108-12-06

我國東部近海有黑潮主流流經,位於花東地區深達千米的水域,在南方澳南方外海急遽爬升,劇烈地形變化搭配急促的海流,海底營養鹽可不斷湧昇。南方澳北方另有一蘭陽溪口,當蘭陽溪水自溪口入海,除了注入陸源性營養鹽,也與海面上的洋流產生沿海潮境鋒面 (圖1)。這些海洋物理現象,富裕了南方澳沿岸及近海的漁業生產力,也促使該處成為我國重要的魚倉,其中鯖魚資源的豐沛程度在我國獨占鰲頭,任何時代都受到人民的喜愛及重視。

日治時期政府局即非常重視當地鯖魚資源,於1921年大力斥資建設該區港務設施,南方澳漁港也在1922年正式開港。在許多漁業先進辛勤努力及改革下,鯖魚漁業自早期巾著網、轉型成鯖鰺圍網、再進化至現今盛行的扒網。這漁具漁法之演進,著實證明先進們創新與堅毅之精神。而這豐沛的資源不僅帶動了大型鯖鰺漁業,也讓延繩釣、一支釣、拖網、刺網及珊瑚等漁業同步在此發展,創造了整個南方澳漁業多元化。豐富且多元的發展下,也不僅限於沿岸及近海漁業,現今南方澳亦是我國遠洋漁船重要基地港之一 (另外兩處位於高雄前鎮及屏東東港)。因此,早年在漁業管理界就盛傳:「若能學會管理南方澳漁港,其他漁港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然而,隨著漁業科技不斷進步及我國工商業蓬勃發展,漁村勞動力需求降低,勞動人口開始外移。不知從那一個世代開始,許多當地年輕人慢慢習慣向外找尋工作。但此處綿綿不絕的營養鹽、潮境鋒面及豐沛漁業資源仍堅守在這片土地,為使有志青壯年將新世代的創新及活力元素再次注入南方澳,本文特別專訪三位分別代表不同世代的南方澳漁業靈魂人物,希望藉由他們開創南方澳漁業之經驗,讓國人更加認識南方澳,並振興南方澳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