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魚香、漁鄉-嵵裡社區

  • 出版日期:109-03-01
  • 點閱數:222
  • 修改時間:109-03-26

具《澎湖紀略考》記載,馬公區域在清雍正時期設有:二澳、二十二社。二澳為東西澳、嵵裡澳。東西澳的行政區域包括現在馬公市的市中心及東文澳、西文澳,而嵵裡澳則是以澎南地區為主。所以嵵裡社區在清雍正時期算是該區域的行政中心,當時「澳」的行政單位,相當於現在的「鄉」。在臺灣光復初期曾與井垵合稱「嵵垵里」,民國四十年才將「嵵垵里」分別成立井垵里與嵵裡里。

在嵵裡社區的西北方有一座山丘,形似古代官員所戴的烏紗帽,故稱為「紗帽山」,嵵裡聚落就位在烏紗帽兩旁延伸出來的「翅」上,臺語發音稱為「匙」,因此有了「匙內」或「翅內」的名稱。此環境在地理風水上又有象徵在地子民能當官的意喻。紗帽山海拔45 m,由玄武岩所構成,是澎湖本島第三高峰,也是整個馬公灣內的制高點,俯瞰馬公港,視野極佳。

「嵵」字在一般國語字典中查無此字,只有在康熙字典才查的到,其辭彙也只有 「嵵裡」一詞,相傳這是當地先民所造的字。「嵵裡」這個「嵵」字的由來為:位於嵵裡西北方的紗帽山下有座「普德寺」,此處是旭日東昇陽光最先照射到本村莊的地方,日光初照的「普德寺」金碧輝煌,感覺有如佛光普照,所以先民以「山+寺+日」所構成的「嵵」當作在地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