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內水產部門糧食供應及消費量之近10年趨勢 (2008-2017年)

  • 出版日期:109-06-01
  • 點閱數:406
  • 修改時間:109-06-30

臺灣四面環海且土地面積狹小,以致耕地等自然資源較為缺乏,因此長期為糧食淨進口國,相當仰賴國外農漁產品進口。為了衡量糧食安全,每年皆依循聯合國糧農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的指導手冊進行糧食平衡表的編撰,其中糧食自給率 (self-sufficiency ratio) 是最常用來評估糧食安全的一個指標。所謂糧食自給率乃是計算一個國家整年消耗的食物中,由國內生產供應之食物所佔的比例。綜觀農業相關會議,糧食自給率皆為重要議題,例如2011年的全國糧食安全會議提出於2020年達到國內糧食自給率提高至40% 的目標,2018年的第六屆全國農業會議則檢討了糧食自給率的計算方式,納入營養、熱量、安全及價格等指標以求跟進糧食安全預測及預警系統,以穩定糧食供應為主要目標。另一方面,我國各農糧部門中,僅有水產品自給率可達100% 以上,對穩定國內糧食安全具重要性。近10 (2008-2017) 年間,總動物性蛋白質人均消費量 (per capita food supply) 在119-129 kg/yr之間,但水產類人均消費量自36.56 kg/yr的最高點,減少至2017年的24.62 kg/yr,此下降趨勢值得探討。然而根據陳 (2011) 指出,水產品糧食自給率恐有高估,因此我國仍無法就逾100% 的水產品自給率作為水產品供給及糧食政策之依循。

對於糧食自給率歷年的變動與趨勢已有相當多的文章發表,本文不再贅述,但對於水產糧食供給及消費需求的關係,以及其他動物性蛋白質消費量與水產品消費量間的關聯性卻少有人探討,因此本文主要討論水產部門糧食供應及消費量變動,藉以作為水產業相關布局及潛在調適方向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