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近代淡水養殖試驗先驅-霄裡水產試業所

  • 出版日期:110-09-01
  • 點閱數:342
  • 修改時間:110-09-28

日本據臺之前,臺灣漁業長期處於封閉保守的環境,清國政府從未對漁民有任何輔導或幫助,因此發展十分有限 (胡,1996年)。1895年 (明治28年) 日本治臺之初,總督府即開始進行水產調查工作,主要對象為澎湖及新竹與鹿港間之水產事業、臺南養魚池及淡水附近之漁業。1896年 (明治29年) 以基隆為根據地,調查近海漁業狀況、新竹與鹿港間之漁業與鹽業情形、水產物相關之貿易及安平與小琉球等地之漁業概況。1911年 (明治44年),總督府殖產局建凌海丸一艘 (43噸;57匹馬力),從事近海漁業的初步試驗。1913年 (大正2年),在桃園廳桃澗堡霄裡庄設置霄裡水產試業所 (圖1),主要任務為淡水養殖試驗與調查,次為魚苗的繁殖與配售,為政府部門主掌淡水繁養殖試驗之濫觴。1921年 (大正10年),霄裡水產試業所改稱霄裡淡水養殖試驗場 (許 & 內藤,1957)。1929年 (昭和4年) 臺灣總督府成立「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總場設在殖產局,支場分設在基隆與臺南,霄裡淡水養殖試驗場廢止,若干淡水養殖試驗則移往臺南支場。1930年 (昭和5年) 霄裡淡水養殖試驗場舊址移交甫成立之新竹州水產試驗所的管理經營,改名為新竹州水產試驗所霄裡作業場。1940年 (昭和15年) 因戰時物資缺乏,日本政府為強化農業生產,將目光轉向擁有眾多埤塘、生產潛力雄厚的桃園,加上霄裡交通不便、鯉魚產卵期水量不足與水質偏酸等原因,魚苗繁殖配售轉移到桃園的辨天池,霄裡的養殖事業也正式步入歷史 (藍,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