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離岸風力發電轉動海洋空間規劃:借鏡丹麥、德國與英國經驗

  • 出版日期:110-12-01
  • 點閱數:320
  • 修改時間:110-12-06

全球在經歷過氣候暖化、國際石油危機及化石燃料造成的空氣污染及相關災難威脅後,世界各國開始追求清潔能源,離岸風力發電 (offshore wind power, OWP) 被公認是一種清潔能源,OWP有望在能源供應帶來社會效益,從而減輕氣候變化和污染,已成為國際能源發展的重要趨勢,近年來由於陸域風機發展面臨瓶頸,以及先進國家積極發展離岸風機,為了更有效率地應用風能,風力發電機的設置已逐漸由陸上推向離岸海域。

根據歐盟2021年藍色經濟統計報告,海洋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風能、海流能以及溫差能等,風能是目前唯一被廣泛採用且進行商業應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迄今為止,歐洲是海上風能的世界領導者,擁有佔世界總裝機容量的90% 以上,報告中也提及海上風電將在2050年為歐洲總電力供應3% 左右,且有可能在大西洋、地中海甚至黑海開闢新的風能市場,海上風電將成為歐盟未來的關鍵電力供應與經濟投資做出重大貢獻。

由於OWP與在地漁民利用漁場有著直接的關係,對於世代依海為生的家計型漁民而言,可能面對著看見維持生計的漁場變成風電場。影響漁民對離岸風電接受度的原因有很多,像是海洋空間和資源的競爭而導致收入和生計損失的恐懼和不確定性、視覺觀感、合理的補償制度、是否感覺被尊重、是否存在有效的意見表達管道等,如果忽略漁民的意見將使得OWP的規劃和建設進行緩慢且成本高昂。由於前述問題早已在歐洲各國顯現與因應,因此本文借鏡丹麥、德國、及英國OWP過程中漁民的參與經驗,以作為臺灣將漁民納入參與和規劃OWP建設及漁業轉型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