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近海旗魚漁業概況

  • 出版日期:97-03-01
  • 點閱數:428
  • 修改時間:108-06-13

  旗魚的前上顎骨與鼻骨聯合形成長而尖的吻骨延伸,加上游動時其背鰭經常露出海面,很像旗幟急速劃過水面,而被通稱為「旗魚」(billfish)。依吻骨延伸的型態,旗魚大致可區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旗魚的吻骨延伸,扁平如劍狀 (sword),如劍旗魚。第二類旗魚的吻骨延伸,圓形如槍矛狀 (spear),如雨傘旗魚。Nelson於1994年重新確認旗魚類的分類地位,將世界旗魚類歸類為1科4屬12種,成為現今旗魚類研究依循的準則。目前台灣近海常見的旗魚有:劍旗魚 (swordfish,俗名旗魚舅)、紅肉旗魚 (striped marlin,紅肉仔)、黑皮旗魚 (blue marlin,黑皮仔)、白皮旗魚 (black marlin,旗魚仔)、雨傘旗魚 (sailfish,破雨傘)、小旗魚 (shortbill spearfish,紅肉屎) 等6種 (江等,1999;何等,2003)。
  旗魚屬於大洋洄游性魚類,廣布於世界各溫、熱帶海域,台灣周邊海域亦可發現它的蹤跡,尤其以東部黑潮暖流經過的海域最多。旗魚一般喜好棲息於水溫躍層以上的暖水海域,且有明顯的季節性越冬洄游特性,主要以頭足類及鯖魚、鰹魚、鬼頭刀及飛魚等硬骨魚類為食 (中村廣司,1938;何等,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