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南市沿海養殖牡蠣遭受扁蟲危害原因調查及其因應對策

  • 出版日期:92-12-01
  • 點閱數:589
  • 修改時間:108-06-13

牡蠣是台灣重要的經濟養殖貝類之一,也是近年來較有利潤的養殖業,因此,在台南市沿岸海域相當盛行。養殖牡蠣的蚵棚數大幅成長,養殖區域主要集中於安平與安南區沿岸,離岸約1~2海浬的海域,以浮棚垂吊方式進行養殖,養殖情況相當良好。然而自90年10月起,陸續發現牡蠣受到扁蟲的嚴重危害。澎湖地區的養殖牡蠣過去亦曾遭受扁蟲危害,死亡率達53%,甚至有高達90%者。台南市養殖海域的牡蠣遭受扁蟲危害,據本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所做的水質調查,並未發現有異常之處,且合乎衛生署公告之乙類海域水質標準,為適合養殖的用水。根據文獻記載,扁蟲危害牡蠣與久旱不雨導致沿岸海域海水鹽度偏高有關。另外,在養殖期間調查2092座蚵棚,顯示該海域有養殖密度過高的情形,其中尤以四草沿海放養的密度最高,受害程度也最為嚴重。經該中心及相關單位共同研討的結果,認為首要工作在減少蚵棚數,以降低養殖密度,其次則為加強養殖管理。經宣導並在養殖漁民的自動配合下,蚵棚數總計減少25~28%。養殖密度降低後,該區養殖牡蠣的活存率回升到70~80%。在沿海養殖的牡蠣,會遭受扁蟲、蚵螺、管形蟲、石蓴、海綿、沙蠶與淡菜等寄生生物的侵害,這是在天然海域中常會發生的現象,為減少此等情事的發生,提出下列因應措施及建議,供業者養殖管理上的參考。蚵串在海中採集牡蠣苗的同時,亦可能有扁蟲苗等寄生生物附著。所以分苗掛養前,要先抑制扁蟲苗等的發生。此階段可在岸上進行,先將蚵串放入淡水中浸泡30~60分鐘,或放入鹽度為13%的海水中浸泡10分鐘,扁蟲等即會被殺死或被抑制,這二種方法操作容易,且效果顯著。亦可用日曬風乾的方法來去除附著寄生生物,惟所需時間較長。分苗掛養時要注意放養密度不能過高,不僅放養的柯棚數要減少,而且每一蚵棚架的蚵串吊掛數也要減少。放養密度降低,整個放養海域水流會較通暢,成長中的牡蠣就較不會被水中的塵土所沉積覆蓋,而影響成長;同時較不易受扁蟲等寄生生物的附著危害,死亡率自然就會大幅下降。放養後要經常巡視,檢視牡蠣的成長情形及寄生生物附著的情況。當發現無新蚵形成時,應遷移蚵棚或降低放養量,若是受塵土沉積,則應用水沖洗,以防寄生生物附著。一旦發現有牡蠣死亡時,應立即檢查是否為扁虫與蚵螺所危害,若是,則加以摘除並即刻曝曬,或浸漬石灰水或噴射高鹽份水。曝曬方法是將蚵串拉出水面,吊掛在蚵架上或保麗龍上,進行曝曬。使用石灰浸漬法,則是將蚵串取回岸上,用石灰溶液浸漬5~10分鐘後,再行養殖。利用生物剋制的方式也是可行方法之一。根據試驗結果,發現在水泥池中所養的草蝦與黑鯛都有攝食扁蟲的現象,且效果顯著。因此,漁政有關單位可以考慮在牡蠣放養初期,大量放流掠食扁蟲且定棲沿岸的魚蝦類,可抑制扁蟲,避免牡蠣受扁蟲危害。最後是停養一段時間並清除掉落海底的牡蠣及殘蚵等硬物,也是防止扁蟲危害的有效策略。扁蟲會利用牡蠣、蚵等硬體物來產卵以進行繁殖,目前休養期為4個月,宜延長為6個月或休養1年後再行放養,期間可利用底拖網清除海底,因無可利用之物存在,而得以切斷其生活史,從源頭根治扁蟲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