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鋸齒麒麟菜種原保存及萃取應用可行性初探

  • 出版日期:111-06-30
  • 點閱數:174
  • 修改時間:111-07-11

臺灣的海產紅藻約有11科76屬150種,除含有葉綠素a及d外,還具有較多的藻紅素,一般藻體多呈紅色或暗紅色,大部分皆有經濟價值,臺灣已利用的有龍鬚菜 (Gracilaria sp.)、石花菜 (Gelidium sp.)、紫菜 (Prophyra dentate) 和頭髮菜 (Bangia atropurpurea),尚未被開發利用的如麒麟菜 (Eucheuma),麒麟菜除可供食用或抽取洋菜外,其萃取之卡拉膠 (carrageenan) 可供多種化學工業所需。

卡帕藻 (Kappaphycus) 及麒麟菜為生產最主要之藻種,2014年統計佔總產膠藻之比例高達77% (約1,109萬公噸) (Nayar and Bott, 2014; FAO, 2016),而海藻因行斷裂增殖使其品系逐漸單一,無法抵抗環境變化及病變,為克服此問題需從海藻選育種開發,從生活史上之繁殖細胞純化培養或以體外培養癒傷組織改良其活性表現 (Reddy et al., 2017)。

鋸齒麒麟菜 (Eucheuma serra) 於野外每年3月開始增殖,6-8月為最盛期,9月開始減少,10月中旬則幾乎觀察不到 (曾和陳,1977)。海藻養殖主要以片段養殖及繁殖細胞育苗生產為主,片段養殖為海藻碎裂成小片段,誘發其癒傷組織,待癒合後即可獲得小形體之藻種,此方法為最簡易之海藻繁養殖方法,但其受環境及藻種本身老化程度不同而容易造成大規模死亡。而以室內保種,保留小部分藻種降低其生長速度以降低其老化速度,待戶外大量生產模組需要藻種時,再移出培養以克服此法之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