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作的海洋印記:海女文化與石花菜

  • 出版日期:111-06-30
  • 點閱數:545
  • 修改時間:111-07-11

石花菜屬 (Gelidium) 為臺灣北部海岸重要的傳統經濟性海藻資源,二次大戰前日本為全世界主要的生產國,戰後由於日本國內的需求量龐大,開始來臺灣收購石花菜,讓沿海居民競相採取。爾後,臺灣政府於1978年開通濱海公路後,更利於採收與運輸,也讓石花菜的產量在1978-1985年間皆高於400公噸,更在1983年創下706公噸的產量紀錄,是臺灣石花菜產量最高峰的時期。

石花菜經萃取可製成石花凍、羊羹、洋菜或稱寒天,除了食用功能,從石花菜提煉的藻膠 (俗稱洋菜或瓊脂) 是微生物培養基的主要原料,其特殊的凝膠特性非其他藻類藻膠可以取代,凸顯其在科研原料之重要性。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之漁業統計資料,共4個國家有石花菜的漁業捕撈紀錄,依產量排序分別為南非、西班牙、智利及臺灣。統計資料顯示近十年 (2010-2019) 全球石花菜總產量在2014年達到2,892公噸高峰之後就逐漸減少;臺灣的產量在十年間增跌消長,自2016年後就降至11公噸左右。

石花菜利用的漁法是以手工採摘進行,南非、西班牙及智利三國的石花菜大部分都是運往歐洲、北美和亞洲以進行藻膠提取,也會出口到日本供食用或配製魚飼料。臺灣石花菜由於產量逐漸減少,大部分供國內使用。因為時空歷史的變遷,在FAO列出的石花菜統計資料之4個國家中,其他3國大都是有專業的潛水者利用特製的海底割草器當作輔助,從海底採收石花菜。僅有臺灣在沿海採集石花菜的供需生產中,型塑出慢活且極富產業特色的海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