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逢機多態性引子區別臺灣及越南養殖牡蠣之可行性探討

  • 出版日期:112-03-01
  • 點閱數:205
  • 修改時間:112-03-28

牡蠣 (Crassostrea sp.) 為臺灣三大養殖貝類之一,養殖區域北起新竹香山,南至屏東,主要產區在嘉義縣、雲林縣、彰化縣、臺南縣市及屏東縣,而澎湖、金門及馬祖等離島也均可看到牡蠣養殖 (蕭等,2012)。近年,臺灣牡蠣養殖面臨到氣候變遷及人力老化等問題,使產量大幅下降,根據漁業署的漁業統計年報顯示,牡蠣總產量從2017年的2萬3千公噸跌到2021年的1萬8千公噸,5年間減少40億新臺幣產值。根據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發現,進口貨名-活、生鮮或冷藏牡蠣,至2017年起,從東南亞進口的國家僅有越南,而進口重量從2017年4公噸到2021年的1,660公噸。

農產品的產地溯源分析技術,主要是辨別不同地區來源農產品的專一性指標,農產品產地溯源研究技術包含:有機成分指紋、紅外光譜指紋、同位素指紋及礦物元素指紋等。目前,臺灣茶葉改良場建立了茶葉產地鑑別技術,除了多重元素檢驗分析外,還發展DNA分子標記鑑定技術,其可作為辨別茶樹種苗的品種鑑定、成品茶的品種鑑定、茶樹繁殖用母樹及種苗純度之分析、茶樹種原的遺傳歧異度與親緣關係分析、茶樹品種的起源地探索與親緣鑑定及茶樹分子遺傳圖譜的建構 (胡等,2011)。

因牡蠣基因組資料庫有限,且國外相關牡蠣養殖產地,樣本取得困難。本試驗使用逢機擴增多型性去氧核醣核酸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引子,作為建構不同來源牡蠣DNA指紋的工具。RAPD方法,主要優點包括適用於基因組資料不全、有限數量DNA可用的問題及成本低 (Hadrys Balick et al., 1992)。

本試驗使用RAPD引子比對臺灣澎湖地區講美與菜園及越南下龍灣 (Halong bay)、榮市 (Vinh City)、峴港 (Da Nang) 及芽莊 (Nha Trang) 養殖牡蠣的DNA指紋,並利用分析軟體計算遺傳相似度,結果顯示該方法可判別不同親緣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