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一、水池大小約7 m × 3 m × 1.5 m,周邊為水泥池壁,底部舖有小石子,引入山泉放水放流,惟水量不大,個人觀賞用,池中有土蝨6條 (約20-30 cm),錦鯉7條 (約15-20 cm)、及吳郭魚20條 (約10 cm),水質很混濁,是否有辦法改善?水池若不打氣最多可養多少魚?
二、池中的土蝨是市場所購買的,如何分辨是本土土蝨或泰國土蝨?
三、另一水池養了一條金魚 (約10 cm,品種不詳),原為黑色,一週後變為橘色,再過一週變為白色,這是不是褪色或病變?有無補救之道?

  • 來函日期:94-07-14
  • 類別:魚類養殖

一、花蓮地區之地下水層豐沛,常出現自湧水,理論上水質應較清澈,但由於您所飼養之魚種為底棲性魚種,具強烈的領域性習性,塘蝨魚與吳郭魚均有撥土的習慣,因此水較易呈混濁狀。放養密度需依養殖種類、水質、水量、環境與池塘管理技術等因素而作調節,並無絕對的標準。
二、市場上購得之塘蝨魚,大都為雜交種塘蝨魚 (非洲塘蝨魚與本土種雜交)。本土種塘蝨魚體色較單純,無花紋,體型也較小,體長鮮少大於30 cm者;但小魚時則不易分辨。
三、該金魚產生褪色情形,主因在於魚種之品系,再加上魚種育種時不注意挑選優良種魚,則極易產生該情形,並無有效的補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