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魩、鱙及丁香魚是何種魚類?漁民是否可在大洋中捕獲魩、鱙?

  • 來函日期:94-04-12
  • 類別:海洋漁業

  臺灣產魩(ㄇㄛˋ)、鱙(ㄇㄧㄠˊ) 主要為鯷科中日本鯷、刺公鯷及異葉公鯷的幼生,依成長階段稱呼不同,體長約在4 cm以下,全身透白時稱為魩仔,體長約在4 cm以上,體側出現銀帶時稱為鱙仔。丁香魚則為鯡科中的日本銀帶鯡(Spratelloides gracilis),主要產於澎湖。魩、鱙為許多魚類的餌料魚,大於1歲之鱙類棲息在較深水域且有季節性洄游,因此也能吸引大型洄游魚類如鰹、鮪魚群之追逐獵食。如果網具適當,在大洋中捕獲鱙類不無可能,但以現有之漁具、漁法在大洋中大量漁獲鱙類的機會不高。有關魩、鱙參考資料簡述如下:
(一)台灣魩、鱙之種類及分布
1.日本鯷
學名:Engraulis japonica Schlegel, 1846
俗名:苦蚵仔、黑鱙
分布:
  苦蚵仔鱙4-5月及9-11月在台灣北部、東北部、西北部沿近海域均可大量發現;若在強烈東北季風影響下,9-11月及翌年2-3月也會少部分出現西南沿海;棲息水深50-200 m。苦蠔仔魩4-5月、9-11月在台灣北部、東北部、西北部沿近海域大量發現;強烈東北季風影響下,9-11月及翌年2-3月有時也會少部分出現於西南沿海水深50 m以淺水域。
2.棘公鯷 (左氏銀帶鮆)
學名:Encrasicholina punctifer Fowler, 1938
俗名:白骨鱙
分布:
  白骨鱙每年2-4月在台灣西南及東南沿海域均有大量出現,5-6月主群向北洄游至北部、東北部沿近海域,9-11月主群則向南洄游至西南及東南沿海。棲息水深50-200 m。白骨魩3-4月在台灣西南及東南沿海均有大量出現,5-6月主群在北部、東北部;9-11月主群西南及東南沿海;棲息水深為50 m以淺水域。
3.異葉公鯷 (異葉銀帶鮆)
學名:Encrasicholina heteroloba (Rüppell, 1837)
俗名:凸鼻鱙
分布:
  凸鼻鱙每年2-4月在台灣西南及東南沿海均有大量出現,5-6月主群向北洄游至北部、東北部及西北部沿近海域,9-11月主群則向南洄游至西南及東南沿海。棲息水深50-200 m。凸鼻魩每年3-4月在台灣西南及東南沿海均有大量出現,5-6月主群在北部、東北部;9-11月主群在西南及東南沿海;棲息水深為50 m以淺。
(二)魩、鱙漁具漁法
  1977年以前使用傳統式漁具漁法如焚寄網、地曳網捕撈,網目大小為1 × 1 cm,主要漁獲物為年齡4-12月,體長為4-10 cm之鱙仔魚之;1977年以後改用新式網具如魩仔雙拖網、流袋網等網具捕撈,其網目大小為0.2 × 0.2 cm,主要漁獲物為年齡2-4週,體長4 cm以下之魩仔魚。
參考文獻
1.陳暙暉 (2004) 澎湖的魚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379 pp。
2.李明安 (1991) 枋寮沿近海鮆科仔稚魚漁況變動及現存量評估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14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