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為製作本校周邊海域生物網頁,便利用釣魚或逛市場方式照相,今有三種魚類(菜刀、紅目甘魚、比目魚),不知其名稱及習性,懇請惠予指導。

  • 來函日期:93-08-31
  • 類別:水產生物

  所附照片之魚類外部型態不完整,無法做精確之種類鑑定,經查其局部特徵可能為:
1.琉球擬金眼鯛Pempheris oualensis
 別名:黑梢單鰭魚、烏伊蘭擬金眼鯛
 俗名:三角仔、皮刀、刀片、水果刀、解餌刀
 英名:Bronze sweeper、Silver sweeper
 棲息習性:
  主要棲息於清澈水質的潟湖及向海的珊湖礁盤下方或洞穴中,白天不易見其行蹤,夜間則經常成一大群游動覓食。夜行性,以動物性浮游生物、小型底棲甲殼類或小魚等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到萊恩、馬貴斯及杜夕群島,北起琉球群島,南至羅的豪及拉帕島。台灣各地皆有。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食用價值低,惟特殊的體型,呈銅銀亮片般的外表,以及夜行性魚獨有的大眼睛,當然就成了水族館張羅的美麗觀賞魚。
2.藍鰺Caranx melampygus
 俗名:甘仔魚
 英名:Trevally, Yellow fin jack, Spotted trevally, Blue jack fish, Bluefin trevally, Blue trevally, Blue ulua, Bluefin kingfish, Blue jack, Black-tipped trevally, Bluefin jack, Jack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沿海礁石底質水域,幼魚時偶而可發現於沿岸砂泥底質水域,稚魚時可發現於河口區,甚至河川下游。獨立生活,較少成群游動。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偶而會捕食甲殼類。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的南部,東至馬費士群島,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等海域。台灣南部、東部及北部海域可見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流刺網及延繩釣捕獲。清蒸或紅燒皆宜,或加工鹽漬處理。
3、重點斑鮃Pseudorhombus dupliciocellatus
 俗名: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英名:Ocellated flounder
 棲息習性: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澳洲列島,及北至日本,南至澳洲東北部海域等。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經濟性魚種,一般漁法以一支釣、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肉質佳,以清蒸或紅燒食之。

參考文獻
1.沈世傑 (1993) 台灣魚類誌。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印行。960 pp。
2.益田 一、尼岡邦夫、荒賀忠一、上野輝彌、吉野哲夫 (1984) 日本產魚類大圖鑑。東海大學出版會 (日文版),448 pp。
3.台灣魚類資料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