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請問鯽魚如何繁殖及會發生什麼病變、症狀如何改善。

  • 來函日期:98-11-30
  • 類別:魚類養殖

  一般飼養於養成池的成熟鯽魚,於產卵期經移入產卵池 (槽) 會因水溫及水質的改變,而刺激成熟鯽魚產卵,通常成熟度佳者於13-16小時產卵,也有於37-40小時產卵者。可不必另外注射激素 (賀爾蒙),但是如果該些成熟種魚原本蓄養在流水式養殖池,那就需要追加激素 (賀爾蒙) 注射。然而成熟度不佳的種魚,如果追加激素 (賀爾蒙) 注射的劑量太多,會造成卵巢內的卵粒破裂而流出體外,嚴重時造成母魚死亡。所以產卵季節時,必須選擇腹部膨大且柔軟度高之種魚,以做為產卵用之母魚。
鯽魚繁殖方法:
一、種魚
  鯽魚繁殖盛期在3-5月間,選取重量達160-300 g,魚齡約1-2年,已達成熟體型之種魚。
二、性別判定
  雌鯽魚之性別判定在繁殖期較易區別,此時雌魚腹部膨大且柔軟,生殖孔圓形紅腫,肛門不凹入,用手指輕壓腹部會有淡黃色之卵粒排出。雄魚則體型較瘦長,下腹部較平坦,生殖孔狹小長,胸鰭通常較同體長之雌魚大,用手指輕壓,成熟者會排出少量的白色精液。
三、自然產卵
  將被追尾的雌魚及做種的雄魚於傍晚放進產卵池 (3 × 5 × 0.5 m),把水草、綠色紗窗網也放進,底部舖細網,以一雌二雄的比例,注入約家用水龍頭盡開的流水量之地下水 (約25℃),刺激其自然產卵,通常經13-16小時後就會開始產卵。
四、卵的孵化
  注入約家用水龍頭盡開的一半流水量之地下水,受精卵在20-25℃時約3-4天孵化,第1天卵呈透明狀,第2天可看見白色半透明的身影,第3天卵裏有黑點出現,第4天卵內的小魚就孵出,先從尾巴伸出再扭動全身脫離卵殼,黏在水草上,孵化3天後才會游泳,卵囊消失後才會攝餌。
五、魚苗培育
  剛孵化之稚魚在下腹部附有卵黃囊,常靜臥於池底,經3-4天後,卵黃囊全被吸收而消失。此時可以直接餵食幼鰻粉或是蛋黃水。約經3-5天後移出室外,以大型的池子繼續養殖,可投予較多的動物性浮游生物,如輪蟲等。約第10天可以投餵水蚤等活餌。放苗前的10-14天,必須完成清池、施肥、注水 (水深約60 cm) 的工作。放苗後,魚苗成長相當迅速,飼養期間視水色每天、每噸水潑灑1-5 g豆漿或鰻魚粉。注排水時,儘量將池水透明度維持於13-16 cm,加強打氣以防止氣泡病的發生。約4週後,可以養至1吋之體型 (0.5分地10-15萬尾),此時可移入養成池中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