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請問蟳能夠與虱目魚混養白蝦養殖池一起混養嗎?除了魚塭養殖外,有否其他養殖方式能減少殘食率呢?又,餌料投餵是以什麼為主?成長率約為多少?臺灣目前養殖蟳的產量大約多少?是否能有空間可以提高臺灣養殖蟳的生產量呢?

  • 來函日期:106-03-28
  • 類別:甲殼類養殖

在臺灣目前養殖鋸緣青蟹 (蟳) 皆以混養為主,虱目魚、白蝦及龍鬚菜為主要的混養種類,在嘉義新塭地區為鋸緣青蟹的主要養殖區,目前也利用混養的方式來增加收益。
因鋸緣青蟹具有好鬥殘食的特性,在魚塭養殖時,多以增加隱蔽物方式來減少殘食,例如與龍鬚菜混養,或是降低放養密度,均有助於提高其育成率。另外,可採用陸上型或水中獨立盒養殖模式,亦即每隻螃蟹單獨飼養於容器中,如此除可達到防止殘食的目的外,亦可進行暫養、育肥及規格化生產,進而提高養殖收益。
鋸緣青蟹為雜食性生物,目前魚塭養殖者主要投餵螺貝類,另輔以下雜魚、蝦,養殖4-5個月後,可達350 g的上市體型,成長快速,但體型參差。
產量的部分,就2015年漁業年報資料,蟳蟹類總產量859公噸,其中內陸養殖產量93公噸,鹹水魚塭養殖產量81公噸。關務署統計,臺灣2011-2015年,蟳的年進口量達3,500公噸,金額約5億多元;換句話說,臺灣蟳養殖量目前還無法滿足國人需求,內需市場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以臺灣現今的鋸緣青蟹養殖模式,不論是土池魚塭養殖或是配合利用陸上型獨立盒養殖系統,都還有改善的空間,也是本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目前積極研究開發的目標,目前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應用於產業,期盼未來能進一步提升臺灣鋸緣青蟹養殖技術,增進業者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