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石斑魚種魚培育及變性技術

  • 日期:106-12-01
  • 點閱數:265
  • 修改時間:110-07-13

臺灣於1982年起開始有業者與研究機關合作培育石斑魚苗,業者自香港引進石斑魚受精卵及剛孵化的幼苗,在本所東港分所 (現今東港生技研究中心) 孵育了3百多尾魚苗。之後民間養殖業者,自澎湖購入天然石斑魚之人工受精卵及剛孵化的幼苗,在魚塭內成功培育了數百尾至數萬尾魚苗。

本所澎湖分所 (現今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也於1985年以瑪拉巴石斑進行人工授精,卵孵化後育成了約42,000尾魚苗。迄1987年屏東縣佳冬鄉永興種苗場飼養十年以上的石斑魚,於該年春天後開始生產受精卵,其種苗場也才有石斑苗生產。至1992年以後,高雄縣永安鄉石斑業者也有近萬尾已飼養10年以上的石斑魚開始生產受精卵,但由於自然性轉變雄魚數量少,雖石斑魚產卵數量多,然而卵受精率卻很低 ( < 10%)。之後,臺南縣、高雄縣及屏東縣陸續有幾個石斑魚種魚場皆有石斑魚卵生產,但仍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種魚皆蓄養超過8-10年以上,而且石斑魚卵之受精率都低於10% 以下,明顯雄性種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