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石斑魚中間育成技術與管理

  • 日期:106-12-01
  • 點閱數:410
  • 修改時間:110-07-13

石斑魚養殖產業上在臺灣呈現高度分工,除了石斑魚育苗 (卵到白身苗)、成魚養殖兩大階段外,相較於其他養殖魚種多了中間育成階段 (葉等,2011)。這是因為石斑魚育苗收成後的白身苗 (七、八分至1寸苗) 尚處於幼魚期,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不佳,加上彼此間的殘食嚴重,如果直接放入養殖池養成至成魚,養成率往往不高,所以需要先經由1-2個月專業養成至5寸苗後,再進行後續成魚養殖,會使得漁民有較低的損失。以臺灣石斑魚養殖三大階段來說,中間育成可以說是剛接觸石斑魚養殖的新手較容易入門的階段,主要由於育苗階段雖資金成本需求較低,但技術門檻及風險較高;成魚養殖階段,雖然技術門檻較低,但其要求的資金門檻極高;而中間育成階段,不管在技術、資金成本皆居中,較易達到門檻。

目前臺灣石斑魚的中間育成養殖模式可以分為室外土池箱網養殖 與室內小水體養殖。室外土池箱網養殖的優點為:養殖設施少,養殖成本較為低;養殖水體大,較不需要進行換池。而缺點則為:易受到天氣、水質等環境因素影響,養殖環境較不穩定,養殖管理操作上較為不易,在防疫的管理方面也更為困難,相對地,養殖密度較低。而室內箱網養殖的優點為:較不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養殖環境穩定度較高,養殖管理操作也較為簡單,單人作業容易,養殖密度通常也較高。缺點則為:養殖設施相對要求較多,成本相對提高。因為養殖水體小,水質一旦產生變化,換池頻率往往會較為頻繁。目前臺灣石斑魚中間育成廠大多為室內小水體養殖,加上利用循環水系統養殖,可達到用水量降低、消毒防疫設施化等效果,已獲得不小的進展。本篇內容主要以室內小水體養殖為主,探討石斑魚中間育成階段的養殖管理,分述養殖環境管理、馴餌與投餵策略管理、殘食行為探討與防範、疾病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