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牡蠣養殖

  • 日期:94-10-31
  • 點閱數:2755
  • 修改時間:110-04-08

牡蠣俗稱蚵或蠔,營養美味深受大家所喜愛。台灣養蚵已有多年歷史,首先主要以插竹式為主,1960年開發垂下式養殖,近來由於向外海發展更研發了竹筏式、延繩式養殖,1991年其生產量達24,990噸,佔貝類養殖最大宗。台灣養殖種類主要以真牡蠣(巨牡蠣Crassos-trea gigas)為主,真牡蠣分佈在中國、日本、韓國和台灣,並成為當地主要養殖種類,台灣由於地處亞熱帶,終年可產卵,所以体型上均比上述養殖地域者較小,但養殖一年中如其牡蠣已達飽滿,即可加於收成為其特點。
真牡蠣對於鹽分適應性相當高,在10~36ppt 均適合其成長,但河口如長期下大雨時鹽分濃度降至5ppt以下如果連續3~4天易使發生斃死現像,真牡蠣在高鹽分(指全海水 36ppt而言)下成長較好,但低鹽分下餌料生物充足時則較易肥滿。牡蠣在15℃以上即能成長,除冬天受干出影響外,其海水溫度均在15℃以上,所以全臺海域均適合養殖之溫度。但東海岸由於常有颱風無法養殖但近來利用非颱風期也有人加於養殖,但種苗都要從西部運過去所以無法大量開發,主要由於風浪過大時養殖架及牡蠣串易被吹壞、漂流或脫落損失。又養殖應避開流沙過多地方,避免牡蠣被埋沒或因鰓被蓋置而窒息死亡,近來常有因海岸抽砂工作而造成牡蠣死亡之糾紛。所以主要養殖區分佈在嘉義縣、雲林縣、彰化縣、台南縣、澎湖縣,其他在苗栗至屏東均有一些分佈總面積約16,234公頃(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