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帝王燈的人工繁殖

  • 作者:張凱傑、王俐文、莊凱婷、楊順德∕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帝王燈 (Nematobrycon palmeri) 俗名Emperor tetra,是棲息於南美哥倫比亞境內聖胡安河 (San Juan River) 及亞德拉圖河 (Atrato River) 等流域的小型脂鯉科魚類,全世界與帝王燈同樣歸類於絲尾脂鯉屬的魚類只有兩種,另一種即為水族觀賞市場上俗稱彩虹帝王燈的彩虹絲尾脂鯉 (Nematobrycon lacortei)。帝王燈為雌雄二型性 (sexual dimorphism) 魚類,成熟雄魚的尾鰭中央鰭條延長呈絲狀,不成對鰭較雌魚寬延,且在臀鰭接近末端鰭條上有一黑色縱紋。除了由上述特徵辨認成熟雌雄魚外,在帝王燈亞成魚時即可由眼眶之顏色分辨其性別,雌魚的眼眶呈現鮮豔金屬黃色;雄魚則呈現金屬藍色。成熟的雄魚在體色上通常也較雌魚來得鮮豔許多,雖然雌雄魚體表從鰓蓋開始皆有一佔將近1/3體高的黑色縱紋貫穿魚體直至尾部,但通常僅有雄魚在水質狀態良好或興奮發情時,此縱紋的上端會呈現出金屬藍色。在體型上,雄魚成魚最大體長約可達到5公分,雌魚相對來說就小得多,一般很少超過4公分。目前市面販售的帝王燈主要是以人工繁殖個體為主,也因在大量人工繁殖選育下,俗稱黑帝王燈及白子帝王燈的人工品系皆已在國內水族市場出現並販售,其中又以白子帝王燈較為稀少且價格較高。

帝王燈為撒卵型 (egg-scattering) 的產卵模式,雌雄魚皆不會有護卵行為。本次在繁殖缸內放入1公1母的帝王燈進行繁殖試驗,入缸後的隔天早晨可觀察到雌雄魚交配,雌魚隨即進入所提供的產卵介質中產下受精卵。受精卵在水溫23~24℃間約36小時後會陸續孵化,剛孵化的仔魚具有卵黃囊,體表透明具少量黑色素,卵黃囊在孵化第3天消耗殆盡後,可提供輪蟲或草履蟲作為其初期開口餌料,在孵化約60天後稚魚已有成魚外觀,但尚無法分辨其性別,此時也能發現黑帝王燈稚魚體表明顯較帝王燈稚魚有更黝黑的色澤。

本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已可促使帝王燈在人工環境下自然產卵繁殖,目前正進行同屬中價格更為高昂且僅能依賴野生採捕的彩虹帝王燈之繁養殖研究,希望儘速建立相關技術,未來能以繁殖代替採捕,從而減少其野生族群的壓力。

成熟的帝王燈種魚 (上雄下雌)

成熟的帝王燈種魚 (上雄下雌)

成熟的黑帝王燈種魚 (上雌下雄)

成熟的黑帝王燈種魚 (上雌下雄)

帝王燈的受精卵

帝王燈的受精卵

孵化第60天的帝王燈稚魚,此時體長約為1.5公分

孵化第60天的帝王燈稚魚,此時體長約為1.5公分

孵化第60天的黑帝王燈稚魚,體表至尾鰭已明顯佈滿黑色素

孵化第60天的黑帝王燈稚魚,體表至尾鰭已明顯佈滿黑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