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彰化潮間帶傳統養殖牡蠣大量死亡!水試所嚐試外海養法!

  • 作者:藍揚麒、吳龍靜/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

今(108)年是臺灣牡蠣養殖漁民的大寒冬!年初的時候,彰化王功地區潮間帶牡蠣養殖場域遭泥沙掩埋(圖一),只剩一小段竹竿露出來,數公頃的牡蠣苗來不及長大就被泥沙埋葬了,導致漁民荷包大縮水。

臺灣西部海域有豐富的風力資源,其中以彰化的風場面積最廣,風力資源最充足。我國為落實非核家園政策目標,規劃在臺灣西部海域設置800座離岸風力發電機,然而由於該些海域同時也是漁民的傳統作業漁場,爾後一根根矗立在海中的風力發電機基樁,恐影響該海域的拖網及流刺網作業。本所為確保漁民權益,從106年開始至今,在彰化外海的台電測風塔附近海域總共佈設了3組水面浮棚式、6組水面浮式、5組水下浮式及1組水面延繩式養殖設施(圖二),進行牡蠣養殖試驗。若確認可行,且風機廠商與漁會達成共識,未來可輔導漁民在離岸風力發電機設置海域內從事牡蠣養殖,促使我國綠能與漁業能相互結合,形成共榮互利的新興產業。

彰化王功地區潮間帶傳統牡蠣養殖場域遭泥沙掩埋情形

(圖一)彰化王功地區潮間帶傳統牡蠣養殖場域遭泥沙掩埋情形

彰化為我國牡蠣重要產區,漁民多半利用潮間帶進行養殖。牡蠣的成長以春季最佳,進入夏季高水溫期後,就幾乎陷於停滯,一直要到隔年的春季才又再次成長。本所於107年4~5月 (春季期間) 在彰化外海進行的養殖試驗,牡蠣的平均體長由起初的6.6公分增長至7.6公分(圖三),死亡率僅2.2%。今年6月 (夏季期間) 放養一批平均體長為8.3公分的牡蠣,7月30日測定結果雖未有明顯成長,惟死亡率為15%,仍遠低於潮間帶養殖者。

彰化王功外海牡蠣養殖設施示意圖及佈設照片

(圖二)彰化王功外海牡蠣養殖設施示意圖及佈設照片

彰化外海海域養殖的牡蠣,在春天時有明顯的成長,而且死亡率相當低;夏季水溫升高時,就如同潮間帶養殖的牡蠣成長陷於停滯,但是由於外海海域較不會受到河川淡水與污水的影響,環境變化比潮間帶小,所以死亡率相對低很多。由春、夏兩季的試驗結果,初步證實在外海海域進行牡蠣養殖應屬可行,但未來仍需更長期的試驗以進一步評估養殖效益。

107年春季期間在彰化王功外海養殖的牡蠣左殼明顯成長

(圖三)107年春季期間在彰化王功外海養殖的牡蠣左殼明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