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優質白蝦來自無特定病原 (SPF)

  • 作者:許月娥、余淑楓、陳俊安、吳豐成/東港生技研究中心

為提升水產品品質,從養殖場生產、養成收穫、運銷加工至市場行銷等過程,皆須嚴格落實安全管理與監測,其中又以前端的水產養殖產業最為重要,從養殖物種之親代選育,餌料與飼料的選擇,池塘的管理與疾病的防治等各個環節,都需嚴加把關。目前臺灣以白蝦 (Litopenaeus vannamei) (圖1) 為主要養殖蝦種,惟在貿易全球化之下,進出口交易頻繁,若未確實把關,由海外引進的種蝦或蝦苗很可能會攜帶病原並入侵繁養殖生產區。換句話說,進口種蝦與蝦苗時,必須做好疾病檢測與管控;另外,放養無特定病原 (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的種蝦或蝦苗,並營造SPF的繁養殖環境,來降低養殖期間感染疾病的風險,也是確保繁養殖成功的不二法門。

圖1、白蝦為臺灣目前的主要養殖蝦種

圖1、白蝦為臺灣目前的主要養殖蝦種

本所東港生技研究中心 (以下簡稱東港中心) 除了培育優質的SPF白蝦種蝦及蝦苗外,也在農民學院的相關訓練課程及白蝦繁養殖產業技術輔導計畫中,積極推廣SPF白蝦生物安全防疫生產模式,期利用經濟可行的防疫隔離設施及養殖技術,生產優質白蝦。此模式須要注意的環節包括:1、使用SPF種蝦進行繁殖,催熟的生餌 (圖2) 應先經過檢疫確認安無虞再使用;2、蝦苗在室內培育過程中,供應充足且品質良好的餌料生物;3、戶外養成用的蝦池需架設防鳥網,阻絕病原傳播媒介之一的大型水鳥接近蝦池 (圖3);4、可將戶外型養殖池改建成太陽光電室內型養殖場或溫室養殖場,以提升防疫等級;5、養殖池使用的觀察網或捕撈器具須單獨使用,避免病原交叉感染;6、養殖場設門禁管制,進出均需更換鞋子並清洗雙手;7、平時留意蝦體健康及成長速度,定期進行病毒檢測,確保蝦子健康。總而言之,在繁養殖過程中,不論是餌料生物、生餌、飼料及池塘管理等均需嚴格監控,以降低染疫風險,如此在不必用藥的狀態下,也能培育出優質SPF白蝦。

圖2、投餵種蝦的混齒圍沙蠶也須確保SPF狀態

圖2、投餵種蝦的混齒圍沙蠶也須確保SPF狀態

 

圖3、戶外養成用的蝦池架設防鳥網,阻絕大型水鳥類接近蝦池,降低染病風險

圖3、戶外養成用的蝦池架設防鳥網,阻絕大型水鳥類接近蝦池,降低染病風險

近幾年在本所積極輔導與協助之下,已有不少白蝦繁養殖業者採取SPF白蝦生物安全防疫生產模式,不僅養殖成效良好,所生產的白蝦品質也都獲得很高的評價,本所未來將繼續加強推動此一生產模式,希望能促使臺灣的養蝦產業朝向健康、永續的方向發展,並進一步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