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具發展養殖潛力的貝類-尖峰蛤

  • 作者:陳俊廷、冼宜樂、謝恆毅/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尖峰蛤(Atactodea striata)屬於雙殼綱(Bivalvia)、簾蛤目(Veneroida)、尖峰蛤科(Mesodesmatidae)、堅石蛤屬 (Atactodea),其外觀近三角形,殼質堅硬,兩背緣較直,殼口圓,有一端較尖,殼上有明顯輪紋凸,同心肋清晰,屬小型貝類(圖1)。主要棲息於潮間帶的高潮帶且底質為通透性較高的粗砂粒環境,因分布狹隘,產量受限,且被坊間視為養肝聖品,每臺斤要價1,200元,以致面臨很大的採捕壓力。

圖1、尖峰蛤

圖1、尖峰蛤

本中心111年為執行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委辦之「澎湖縣沿近海潮間帶(潮下帶)劣化棲地之復育調查及試驗計畫」,於二崁潮間帶設置測站,進行俗稱砂砱的珊瑚碎屑清除前後生物項及豐度之調查,在砂砱未移除前,並未發現大型無脊椎動物的棲息與分布,但移除之後,在相同的測站中總共採集到81顆尖峰蛤,推測可能是因為原本淤積的砂砱粒徑過大,不適合尖峰蛤的棲息,淤積移除後,隨著潮汐頻繁移動的本種,乃迅速佔棲適宜的高潮線棲地。

採集之樣本個體殼長介於8.4–22.4 mm,平均殼長15.4 mm,具12及18 mm 2個高峰(圖2);殼高介於6.6–17.4 mm,平均殼高為12.1 mm,僅有12 mm一個高峰(圖3);重量介於0.1–1.6 g,平均重量為1.1 g,主要高峰為0.8 g,次要高峰為2.4 g(圖4)。其殼高與殼長關係式為:y=0.7913x-0.0302 (y=殼高,x=殼長),R2=0.9873(圖5)。從圖2之殼長分布上出現的2個高峰(主高峰12 mm、次高峰18 mm),推測本海域尖峰蛤族群具有2個世代。

圖2、2022年11月於二崁高潮帶採獲之尖峰蛤殼長分布

圖2、2022年11月於二崁高潮帶採獲之尖峰蛤殼長分布

圖3、2022年11月於二崁高潮帶採獲之尖峰蛤殼高分布

圖3、2022年11月於二崁高潮帶採獲之尖峰蛤殼高分布

圖4、2022年11月於二崁高潮帶採獲之尖峰蛤體重分布

圖4、2022年11月於二崁高潮帶採獲之尖峰蛤體重分布

圖5、2022年11月於二崁高潮帶採獲之尖峰蛤殼長與殼高關係

圖5、2022年11月於二崁高潮帶採獲之尖峰蛤殼長與殼高關係

據J. Baron(1992)研究發現,尖峰蛤為雌雄異體,性別分化於殼長20 mm,繁殖高峰為夏季,但國內對於尖峰蛤的生殖生物學及其分布與產量均未有完整調查。本中心未來將持續進行相關研究,以提出有效的漁業管理政策,並將嘗試進行繁養殖試驗,避免野外族群因過量採捕而消失,同時促進貝類養殖的多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