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鬼頭刀繁養殖研究進展

  • 作者:鄭明忠、邱俊豪、吳瑞賢、何源興/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鬼頭刀是頗受消費者喜愛的熱門食用魚種,因此有部分國家開始開發其人工繁養殖技術,其中,美國從1980年代即開始進行試驗,近年來日本、澳洲及臺灣亦相繼投入相關研究。根據國外文獻,鬼頭刀稚魚養殖5個月即可達性成熟,養殖7個月體重達3.1~3.6公斤,養殖一年體重可達9.5公斤,成長非常快速。除了具有作為新興養殖候選魚種的潛力之外,在海洋資源有可能缺乏的未來,繁養殖技術的確立,有助於取代一部分的海洋捕撈。另一方面,在有需要之際,可以經過評估之後進行放流,以挹注短少的資源量。

本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以下稱本中心)從110年開始執行「漁業資源復育與回復技術」計畫,針對鬼頭刀進行繁養殖研究,已順利完成種魚蓄養(圖1)、種魚自然產卵、孵化及育苗試驗(圖2)。

本中心目前的試驗結果顯示,鬼頭刀的平均受精率為40%。受精卵為球形、分離之透明浮性卵,仔魚孵化平均體長為 5.03 ± 0.34 mm;3日齡仔魚軀幹部黑色素擴散,體色變深,可開始投餵小型輪蟲;12日齡可攝食小型橈足類;23日齡出現數條由背鰭向下延伸至軀幹的橫紋,此時開始以人工微粒飼料馴餌;28日齡之平均體長為30.4 ± 3.14 mm,已可接受人工飼料;30日齡魚苗鰭條達到定數進入稚魚期階段。稚魚會依隨著水面漂流物伴游,緊迫時出現小幅度跳躍動作。體長達15公分左右,開始出現頻繁跳躍行為,此時應增加桶槽的屏障,或是移到護欄較高的室外池養殖。

圖1、鬼頭刀種魚蓄養

圖1、鬼頭刀種魚蓄養

圖2、鬼頭刀受精卵與魚苗發育過程

圖2、鬼頭刀受精卵與魚苗發育過程

透過鬼頭刀繁養殖技術的建立,量產種苗供應市場需求,以減少對野生鬼頭刀之依賴是本所努力的目標。鬼頭刀成長快速,在培育池中可自然產卵,種魚在人為環境下,可利用調控產卵方式,達到全年生產鬼頭刀種苗的目標。將來如果市場價格可以反映養殖成本,相信將成為具有潛力的對象魚種。目前鬼頭刀魚卵受精率及仔稚魚活存率偏低,未來將嘗試不同蓄養條件,以逐漸將存活率最佳化,進而可以提供業者商業養殖量產,以減少對鬼頭刀野生族群之依賴,達到永續海洋資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