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叩叩叩的響亮爭鬥-短攀鱸的人工繁殖

  • 作者:張凱傑、王俐文、莊凱婷、楊順德/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在觀賞水族市場上俗稱小叩叩魚或小珍珠麗麗的短攀鱸 (Trichopsis pumila),是一種小型的淡水迷鰓魚類,最大體長為4公分左右,屬於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短攀鱸屬,主要分布於南美洲的巴西、蘇利南、蓋亞那以及法屬圭亞那的河流中,同樣被歸類在短攀鱸屬下的還有兩種,分別為俗稱三線叩叩魚的沙爾氏短攀鱸 (T. schalleri) 以及俗稱大叩叩魚的條紋短攀鱸 (T. vittata)。

短攀鱸在爭鬥或鞏固自身地盤時會利用胸鰭基部的肌肉震動而發出連續叩叩叩聲響,故又被稱為小叩叩魚,就如同大部分絲足鱸科魚類,牠有著延長呈現絲條狀的腹鰭,臀鰭較為寬大並由肛門後端延長至尾柄基部,其體色會隨環境呈現灰白色至淡土黃色,除胸鰭外,各鰭和身體體表皆佈有金屬光澤藍點,鰭條的邊緣鑲嵌紅色邊框,一般來說,雄魚外表會較雌魚來得亮麗。短攀鱸較難由外觀分辨雌雄,不過還是可以透過臀鰭、背鰭及尾鰭展開時的大小作為初步辨別依據,雄魚各鰭展開會較雌魚來的寬大;另外也可利用光源照射魚隻,成熟的雌魚在透光的情況下,可在腹部後方發現一長條形的卵巢,雄魚則無。

與常見的泰國鬥魚或蓋斑鬥魚相同,短攀鱸是由雄魚築泡巢,完成後會與雌魚相互纏繞交配,雌魚產出受精卵粒後,卵粒再被帶回泡巢中等待孵化。雄魚具有護卵的行為,並會持續護卵到仔魚孵化並有游泳能力為止。剛孵化的仔魚具有卵黃囊,在尚未有自由游泳能力前,仔魚呈現頭上尾下的姿勢彼此間緊密聚在泡巢中或周圍,在水溫28~30℃下約過3天後,仔魚明顯具游泳能力後即會離開泡巢,雄魚辛苦的呵護工作即告一段落。

剛孵化的仔魚體表已有黑色素出現,並帶有卵黃囊,在水溫28~30℃下,約過3天後卵黃囊即吸收殆盡並開始攝食。孵化第30天後,仔魚已有成魚外型,腹鰭尚未發育完全;第45天時腹鰭已成絲狀並延長;孵化72天之仔魚,體表已有成魚之紋路且腹鰭發育完全。

本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目前已能於人工環境下繁殖培育短攀鱸,因雄魚的護卵行為,可大大提升仔魚孵化後的初期活存率,在仔魚可攝食豐年蝦等大型餌料生物後,即少有觀察到死亡個體。具有迷鰓輔助呼吸且體型不大的小叩叩魚不僅可飼養於無需打氣設備的小型精緻缸中,在安靜的環境下,觀察其同類間的互動行為時,還能聽到其發出的叩叩叩聲音,相當有趣!


成熟之短攀鱸母魚


交配中之短攀鱸,彼此捲曲纏繞


短攀鱸仔魚發育過程。A. 受精卵為正圓形的沉性卵,卵徑約為0.9~1.1 mm間;B. 孵化30天之仔魚,已有成魚外型,腹鰭尚未發育完全;C. 孵化45天之仔魚,腹鰭已成絲狀並延長;D. 孵化72天之仔魚,體表已有成魚之紋路且腹鰭發育完全。


正在照顧仔魚的短攀鱸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