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自帶印章的日本的鯛

  • 作者:吳允暉/海洋漁業組

分類及名稱

日本的鯛 (Zeus faber) (圖1左) 屬於的鯛目 (Zeiformes)、的鯛亞目 (Zeioidei)、的鯛科 (Zeidae) 成員。該科下含的鯛 (Zeus) 以及雨印的鯛 (Zenopsis) 2屬6種 (前者2種、後者4種),臺灣記錄有日本的鯛以及雲紋雨印鯛 (Z. nebulosi) (較常見) (圖1右)、多棘雨印鯛 (Z. stabilispinosa) 2屬3種。

圖1、大溪漁港販售日本的鯛(左)和雲紋雨印鯛(右)。日本的鯛體側中央有一個白緣藍黑色圓斑;雲紋雨印鯛成魚全身銀亮,體側有一個不甚明顯的黑斑

       圖1、大溪漁港販售日本的鯛(左)和雲紋雨印鯛(右)。日本的鯛體側中央有一個白緣藍黑色圓斑;雲紋雨印鯛成魚全身銀亮,體側有一個不甚明顯的黑斑

自然界很多生物的學名都來自於神話,例如簾蛤屬的屬名Venus來自於古羅馬神話裡的愛神、美神,同時也是執掌生育與航海的女神維納斯;青蟹屬屬名Scylla是希臘神話裡有6個頭12隻腳,喜歡吃水手的女妖;而的鯛屬名Zeus則是來自於西方神話裏經常背著老婆希拉到處拈花惹草的天神宙斯。

日本的鯛在臺灣又被稱為印章魚、多利魚或赤鯮虎。印章魚乃得名於身上那個明顯的藍黑色圓斑,多利魚係其英文名的音譯,赤鯮虎則是因為釣客常在起魚時發現大口捕食赤鯮無法脫身的日本的鯛,故有此諢名。其英文俗名包括John Dory、St. Peter's fish等,名稱由來也有一些有趣但真實性值得懷疑的說法,例如前者被認為與英國、蘇格蘭地區古老童謠中的英雄有關,而後者則傳說聖徒彼得從其口中取得奉獻的錢,另一說則是聖彼得在抓魚時在其魚體上留下了指印 (黑斑)!至於日名マトウダイ(馬頭鯛) 係因為日本的鯛獵食時會將上顎往前延伸,看起來很像馬臉而得名。

型態特徵

日本的鯛呈橢圓形,大口在捕食時可以向前伸長吸入獵物 (圖2)。體呈灰褐色,體側中央有一個眼徑2倍大的白邊藍黑色圓斑為辨識重點。最大體長可達90公分,漁市場常見之漁獲體長約30–50公分,重量約0.6–2公斤。

圖2、日本的鯛獵食時會將上顎往前延伸捕食獵物

圖2、日本的鯛獵食時會將上顎往前延伸捕食獵物

分布與生態

日本的鯛分布於全球熱帶至亞熱帶海域,臺灣沿海除東部外均有分布,但以東北部海域為主。屬深海底層魚類,多棲息於100–400公尺間的大陸棚斜坡或海床,成魚平常多半單獨行動,主食為魚類、甲殼類及頭足類。產卵期為每年11月至隔年4月,此時成魚會成群移棲到50–100公尺較淺海域產卵。屬於成長緩慢的魚種,性成熟約4年。體長超過25公分以上者以雌魚為主,32公分以上者則幾乎全是雌魚。

料理

日本的鯛肉質細緻鮮美,經濟價值頗高,魚市場販售價格依體型大小每公斤約120–200元不等。烹煮前先將頭和內臟去除,三枚切後可取得兩片完整的魚菲力,香煎、紅燒或油炸皆宜。高級西餐廳常見的香煎檸檬魚排 (Fish à la Meunière) 就是將日本的鯛魚排輕裹麵粉後,用奶油煎香,最後淋上檸檬奶油醬汁的著名法式料理 (圖3)!

圖3、料理範例-法式香煎檸檬魚排

圖3、料理範例-法式香煎檸檬魚排

最後,要提醒一下讀者,並非所有的「多利魚」都是日本的鯛!市面上或大賣場經常會看到號稱多利魚片的產品,但這些其實多半是被稱為巴沙魚的越南鯰魚,屬於淡水養殖魚類。兩者都是以魚片的型態販售,不過價格相差甚鉅;另外日本的鯛取下的魚片是寬幅的片狀,而鯰魚則是狹長狀也是另一個辨別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