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長戽斗的斑鱵

  • 作者:許雅筑/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

斑鱵 (Hemiramphus far) 屬於輻鰭魚綱 (Actinopteri)、鶴鱵目 (Beloniformes)、鱵科 (Hemiramphidae),生活於亞熱帶海域水深約0–30公尺處,他們以群體游動的方式在沿岸出沒,屬於雜食性生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及藻類為食,但當遇到食物鏈上層生物追襲或驚嚇時會躍出水面,藉以躲避掠食者,主要漁獲產地為臺灣的東北部及離島。

斑鱵體型微扁、細長似秋刀魚,體背呈淺灰藍色,腹部為白色,具青藍色側線,側線旁有一銀白色縱帶,並有4–6個黑色不規則斑塊在側線上,故得其”斑”鱵或”星”鱵之名。腹鰭短小,位於魚體後部,尾鰭分叉,上尾叉呈亮黃色,下尾叉則為淡藍色。吻部是其最大的特徵,不像鶴鱵(Strongylura anastomella)上下頜對稱,而是具有如戽斗般的長下頜,短小呈三角形的上頜僅不到下頜的1/10。長長的戽斗以黑色為主,尖端彷如塗抹口紅的橘紅色 (圖1),搭配細長體型,於水中快速游動時,在陽光照射下猶如銀針,故俗名為「水針」;在民間也因其黑色長下頜及形狀,俗稱為補網師及簪針(澎湖);另,鱵的日本音為さより(sayori)故也有人以 "莎優莉"稱呼它。另外,有個有趣典故,相傳姜太公當年在磻溪旁垂釣時係使用直形魚鉤,代表願者上鉤,而斑鱵的樣貌如當初的直鉤,因此又被稱為“姜公魚”。

圖1、斑鱵具有戽斗般黑色長下頜,尾端有一抹彷如塗抹了口紅般的橘紅色

圖1、斑鱵具有戽斗般黑色長下頜,尾端有一抹彷如塗抹了口紅般的橘紅色

斑鱵因外表晶瑩剔透,肉質細緻富彈性,風味清甜鮮美,屬日本料理生魚片的高級食材,每臺斤售價可達新臺幣450–550元。處理時需去除魚鰭、魚鱗及魚頭,並剖開腹部取出內臟,以流水方式,將魚體表面與腹腔內黑色腹膜清洗乾淨,擦乾表面水分後,沿著中骨取得左右兩邊魚肉,再去除腹部魚骨及魚皮,再切成適口大小,即可擺盤沾取山葵末享受斑鱵生魚片(圖2) 的美好風味。

圖2、斑鱵生魚片

圖2、斑鱵生魚片

斑鱵與鶴鱵在市場上常被搞混,但其外表及體型有很大的差異,鶴鱵的上下頷幾乎相等,且具整排的利齒,而斑鱵僅有戽斗般的下頜;鶴鱵體型可以大到4–5斤,斑鱵則迷你許多,常見體型為250-300公克。但是斑鱵體型雖小價錢卻高出鶴鱵的好幾倍,故下回在市場上要記得它憨厚的戽斗標記,不要再認錯了。

圖3、斑鱵(左)與鶴鱵(右)因名稱相似,在市場上常被搞混,但事實上兩者無論體型或外觀均大不相同

圖3、斑鱵(左)與鶴鱵(右)因名稱相似,在市場上常被搞混,但事實上兩者無論體型或外觀均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