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前有伏兵!漫談東方披肩鰧ㄊ ㄥ ˊ

  • 作者: 吳允暉/海洋漁業組

各位聽過最不雅的魚名是什麼?俗名為「尿壺」、「尿甕」的東方披肩鰧 (Ichthyscopus pollicaris) 絕對可以榮登寶座!

東方披肩鰧屬於鰧科 (Uranoscopidae) (圖1),該科成員全球共記錄8屬54種,臺灣有3屬8種,分別為鰧屬 (Uranoscopus) 6種以及披肩鰧屬 (Ichthyscopus)、奇頭鰧屬 (Xenocephalus) 各1種,可以用鰓蓋上方有無明顯的肱骨棘(humerus spine)、背鰭基數、後肩部上有無羽狀瓣(pinnate flap)來區分 (圖2)。東方披肩鰧英文名稱為stargazer (意為觀星者),因此中名又被稱為瞻星魚。平時通常潛伏在沙地中,僅露出一對朝天的小眼睛和大嘴 (圖3),只要有漫不經心的獵物經過,就張開大嘴將其一口吞入,堪稱為魚類界的伏擊高手,故又有向天虎的別稱。本種多年來一直被誤鑑定為分布在阿拉伯海至東印度洋海域的披肩鰧 (Ichthyscopus lebeck),直到幾年前,經泰國和澳洲學者比對後,才確定是分布在臺灣至日本海域的新種,並於2019年發表。

圖1、東方披肩鰧(紫色虛線為羽狀瓣)

圖1、東方披肩鰧(紫色虛線為羽狀瓣)

圖2、臺灣產鰧科3屬之簡易區分法。

圖2、臺灣產鰧科3屬之簡易區分法。A. 鰧屬: 鰓蓋上方有明顯肱骨棘(紅色虛線圈)、背鰭2基(黃色虛線圈);B. 奇頭鰧屬: 沒有肱骨棘、背鰭1基(黃色虛線圈);C. 披肩鰧屬: 背鰭1基(黃色虛線圈)、後肩部上有羽狀瓣(紫色虛線圈)

圖3、東方披肩鰧喜潛伏沙中,只要有獵物即一口吞入,堪稱為伏擊高手

圖3、東方披肩鰧喜潛伏沙中,只要有獵物即一口吞入,堪稱為伏擊高手

諢名尿壺的由來,是因為瞻星魚有巨大的膽囊 (gallbladder) (圖4),處理時不慎弄破就會散發出無比惡臭。至於為何瞻星魚要有比一般魚類大上好幾倍的膽囊呢?根據許 (2010) 的研究發現,一般魚類的膽汁為墨綠色,但瞻星魚的膽汁因為膽紅素比例較高,故呈現淺黃色至黃綠色。由於鈣離子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需要維生素 D,而魚類無法產生這種維生素(Lock et al, 2010),因此需要膽汁來幫助魚類分解脂肪以獲取脂肪中的維生素 D(Lengemann 和 Dobbins, 1958;Monte et al, 2009;Webling 和 Holdsqorth, 1966)。本種和海鯰科等底棲掠食性魚類相比,有顯著較堅硬意味著擁有鈣質含量較高的頭骨。大部分魚類主要以鰓和腸道攝取水中或食物中之鈣質,然而由於瞻星魚多潛伏在沙底,較少有水流通過鰓,推測應該是藉由分泌大量的膽液至腸道協助消化食物分解脂肪,從脂肪中獲取維生素D以促進鈣質的吸收,以形成強壯的頭骨。另外,瞻星魚屬於伏擊者可以一口吞下全長1/2的大型獵物,大量的膽汁可以增強消化速率。

瞻星魚屬白肉魚,肉質含水量略多口感偏軟無味,海鮮餐廳多以紅燒或糖醋提升其滋味,各位有興趣一定要試試其特殊風味。

圖4、東方披肩鰧具有巨大膽囊,不小心弄破,惡臭會數日盈室不散

圖4、東方披肩鰧具有巨大膽囊,不小心弄破,惡臭會數日盈室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