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彭立沛副教授專題演講紀要-里山里海的參與式情境建構

  • 作者:徐岡、陳均龍/海洋漁業組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彭立沛博士,於8月27日應邀至本所進行演講,彭教授於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社區治理與農村規劃等領域研究,其演講主題為「里山里海的參與式情境建構」,分享「參與式情境建構」在當前國際上里山里海發展的重要性。

演講開始以為什麼要做「情境建構」來破題。他指出IPBES(The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在2015年時提出「2050年的可能想像的(plausible)未來是什麼?」以及「有哪些政策干預情境或途徑可以達到永續的未來?(Which pathway and policy intervention scenario can lead to a sustainable future?)」。然而,我們在思考這樣的情境時,可以從「全球尺度」思考,也能從「地方尺度」思考。彭教授亦引述學者Kok(2017)的觀點,其研究提出三種選項,其中選項一為全球性尺度,現在的全球氣候變遷情境如何去對應到我們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上;選項二係IPBES提出的MA(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此選項是要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問題,分析間接驅動力、直接驅動力如何對區域及全球造成的影響。選項三則提倡由下而上(bottom-up)、多樣性、跨尺度的情境模擬,並能與全球的情境相一致。因此其研究認為各個地方未來的情境應由大家一起共同設計(co-design)並共同管理(co-management)。接續他分享里山里海概念是日本將其傳統融合了社會、生態的生產地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and seascapes, SEPLS),里山一定要有「生產」地景,里海亦應保有其生產活動。聯合國所推動的IPSI(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官網上已有197個案例,其中臺灣已有17個案例,因此這是我們在國際上展現成果的機會與重要平台。日本的JSSA(Japan Satoyama Satoumi Assessment)報告則是說明,四大類生態系統服務會創造出人類的福祉(well-being),而「選擇的自由(Freedom of choice)」,關鍵在於人類的價值判斷,會關係到人類如何去選擇下一步,所以選擇的自由是在談未來情境很重要的一個基礎。在做決策時,必須要想像未來會是什麼樣的情境,才有辦法去做決策。對此可分為兩種決策途徑,一種為預測情境(forecasting),採以問題導向,以現有資料去預測氣候變遷或生物棲地變化;另一種則是回溯分析(backcasting),以目標為導向進行決策。

 

基於以上的發展脈絡,彭教授另加強說明對於參與式的概念思路,從時間尺度說明大環境變化的關係。再以空間功能論、系統理性論以及民眾參與論分別說明發展脈絡。所謂空間功能論是由專業大師級的人物進行規劃,而且當時的人們是相信專業的,在19世紀當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或是20世紀初期柯比意的光輝城市都是此概念,都但到了1970年代,因大師數量減少,且科學理性萌芽,人們開始找出設計的原理及原則,開始建立系統觀,逐漸發展出系統理性論,但由於規劃是理性行動的過程,但時會因為利益團體介入而產生爭端,或是社會不公平的現象。此後,八九十年代起學者開始提倡「民眾參與」,以協力式規劃(collaborative planning)推動,即透過集結權益關係人(stakeholder)一起共同規劃並解決的方式之一,讓多數人們都能提出見解並且主張自身觀點。

 

接著演講中提到日本PANCES (Predicting and Assessing Natural Capital and Ecosystem services)計畫,該計畫是一個為期五年(2016-2020)、耗資15億日圓、包含15個機關及100位研究者參與的國家級計畫。PANCES的目標是「整合性的社會生態系統的評估架構」、「能在不同的未來情境下找到的選項」、「多層級的治理」、以及「包容性的福祉」。PANCES也將其成果以Special Issue發表於Sustainability Science期刊,並將文章集結發表成專書《Managing 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and Seascapes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in Asia》。此外彭教授提到在建構永續發展的國際脈絡下,里山倡議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一部分,目前我國對此下了很多功夫,但仍應思考我國在整個「永續發展」國際架構下可以發揮的功能跟角色。尤其在國際上的各委員會及組織試圖要找到可對應且可行的方法與工具。

 

最後他更分享了自身研究構想與執行方法,再次強調參與式情境建構的重要性,並呼籲未來相關研究同仁能以多學科、跨領域的連結,以期對海洋,甚至是地球的永續能夠做出更多的貢獻。


彭教授演講

彭教授於演講後與同仁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