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推廣友善養殖講習活動(宜蘭場次)紀要

  • 作者:水產養殖組 / 黃美瑩、陳凱琳、陳又新

本所於本(2023)年03月28日假宜蘭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舉辦推廣友善養殖講習活動」,共有20位養殖業者出席,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李柏蒼副教授及筆者之一的黃美瑩研究員擔任講師。

首先由李副教授講授「白蝦疾病防治」,內容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水產養殖產業發展的限制因子,包括種苗品質、放養密度、病毒及病原菌、生態環境、抗生素及藥物、氣候影響及水文條件等,其中又以病毒及病原菌威脅最為嚴重。

水產疾病發生的三大因素為環境、生物體及病原等,環境因子包括pH、鹽度、ORP、亞硝酸、總氨氮、磷酸鹽、總鹼度、總硬度及總菌數等。預防蝦病首重環境管理,先從清塘整池著手,整池能夠改善池塘環境條件,有效預防疾病,提高蝦隻的存活率,因環境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會讓蝦的活力下降,降低其免疫力,導致蝦中毒,嚴重者造成死亡;改善養殖池環境、減少投餌、加入益生菌及加開增氧機等,都是預防氨氮及亞硝酸鹽累積之有效方法。

蝦的病原菌中,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 alginolyticus)及哈威弧菌(V.harveyi)造成的病害為最普遍,其中又以副溶血弧菌引發的急性肝胰臟壞死綜合症(早死症)最嚴重,主要病徵為肝胰臟萎縮蒼白。該疾病2009年首次在中國爆發,後續陸續蔓延到臺灣、越南、泰國、墨西哥、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等國,無論是海水或半淡鹹水養殖都會受到該疾病的侵襲;高峰期出現在4~7月,每年約造成10億美金的損失。此菌株為副溶血弧菌的變異株,質體中具有會分泌毒素造成白蝦肝胰臟病變的特殊基因PirA與PirB,但需兩個基因同時存在才會造成急性肝胰臟壞死綜合症。除了白蝦外,也曾在罹病九孔中分離出該病菌株,證明病菌會存在於其他物種中。使用生餌投餵時,病菌可藉由攝食感染蝦隻,若白蝦體內之細菌數量未達到半致死濃度,可透過良好的養殖管理來改善,降低蝦隻死亡率。在預防方法方面,放養前應徹底曬池及消毒水源,並選擇優質蝦苗及降低放養密度;養殖過程中保持水色穩定,加強水質與底質的監測管理,定期施撒有益微生物、熟石灰、黑粉(腐植酸鈉),以改善養殖環境;每次投餵飼料後要仔細觀察,了解蝦隻的攝食情形及活力狀況,透過環境與宿主管理,避免病原體侵入。有問題時送樣到當地家畜疾病防治所,請獸醫師診斷及治療,切勿胡亂投藥。

第二個部分為水產藥物的使用原則,包括用量、投藥時間、途徑及間隔等。藥物的作用機制,分為抑制細菌細胞壁、抑制蛋白質與核酸的合成、破壞細菌細胞膜、對細菌代謝產生拮抗作用等,投藥的方法則有經口投藥法(最普遍)、藥浴法、注射法、塗擦法等,必須根據獸醫師開立的處方箋使用,同時嚴格遵守停藥期以免造成藥物殘留。另外,也特別教導業者有關藥物特定濃度之調製與施用方式,非常實用。

第三個部份介紹免疫刺激物及微生物製劑,為了避免化學治療的缺點,需要新的替代療法。通常可分為兩種方法:1、處理養殖水和病原體,以減少總負荷;2、降低水產生物對感染的敏感性,如激活防禦系統(刺激免疫反應)。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刺激物包含化學物質、細菌或真菌衍生物、多醣體、動物或植物萃取物與細胞激素,能夠刺激水產生物本身的免疫系統以對抗外來病原,使用上無藥物與疫苗施用之相關疑慮與限制。使用益生菌搭配益生素(prebiotics),促使益生菌產生生物活性化合物,如短鏈脂肪酸 (scFA)、維生素和胜肽,以降低致病細菌的適應性。益生菌釋放出多種化合物,如細菌素 (bacteriocins)、鐵螯合劑 (siderophores)、溶菌酶、蛋白酶、過氧化氫等,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第四個部分為抑菌/氧化劑,介紹氯的來源以及其在水中的反應及殺菌的機制與應用方式。氯會殺死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蝦池應在氯作用數日後再行施肥促進微藻與餌料生物生長,之後再放養黑殼苗。試驗研究結果指出,使用高達 500 mg/kg 活性氯處理潮濕土壤,雖未降低微生物豐度,但建議或可應用硫代硫酸鈉 (海波)立即去除氯。不過,氯在現場應謹慎使用,因其可能會在操作中意外釋放,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或死亡。因此在使用高濃度氯源時,應穿戴防護衣和配戴有合適空氣過濾器的口罩。最後,李副教授特別介紹該校之衍生公司所研發的病原菌對抗方案,他們在飼料中添加了草本炭方,養殖結果證實能有效減少蝦隻腸胃道之病原菌,提升蝦隻健康。

接下來由筆者分享「乳酸菌及其所產葡聚糖在水產養殖應用之研發」。益生菌通常定義為提升宿主健康所使用的微生物,而水產益生菌尚包括可以改善水質的微生物。水產上所使用的益生菌較陸上動物為廣,以芽孢桿菌類 (Bacillus spp.)、乳酸菌及酵母菌等為主,具有增加營養及改進飼料消化性、提升生物免疫能力、與病原菌競爭進而排斥病菌、改善水質及抵抗病毒等功效。

益生素是非消化性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寡糖及聚糖等,它可以選擇性的刺激生物體內益生菌的生長,進而促進宿主健康。合益素 (synbiotic) 則是結合使用益生菌及益生素,對於改善養殖環境、促進水產生物成長及預防與抵抗疾病,均具有相當好的效果,其效益通常比二者單獨使用為佳。

目前市面上之益生菌很少具有產生益生素者,本所自鱸魚腸道篩選出乳酸菌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B4,該菌具有特殊酵素,在添加便宜的醣類條件下,會產生寡糖與葡聚糖等益生素。試驗結果顯示,飼料中添加L. mesenteroides B4及其益生素產物-異麥牙寡糖或葡聚糖有助於增加消化酵素活性以及魚隻糞便中總短鏈脂肪酸含量,有助於促進點帶石斑(Epinephelus coioides)的成長與活化各項免疫指標,並能降低石斑腸道之弧菌數及提升魚隻在哈維氏弧菌攻擊後之存活率。

本所進一步利用奶粉及蔗糖作為L. mesenteroides B4培養基質,結果顯示,經適當發酵後,即可得到含有大量L. mesenteroides B4、葡聚糖產物及發酵牛奶的機能性優格,它不僅含有特殊的營養物質,而且更容易被魚體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養殖業者只要利用這些簡單的材料及操作,即可在現場製作出L. mesenteroides B4及其葡聚糖機能性優格,並能直接加入飼料,餵食水產生物。

以添加1% L. mesenteroides B4及其葡聚糖機能性優格的飼料進行白蝦養殖試驗,結果顯示餵食2週後,即有助於提高白蝦的增重率及飼料效率;第8週時,明顯提升蝦隻經副溶血弧菌攻擊後之存活率。以試驗飼料投餵吳郭魚2個月,證實有助於提升魚隻成長及健康情形,並能縮短養殖時間1個月,降低養殖成本及風險。

目前該乳酸菌 L. mesenteroides B4機能性優格已於去(2022)年3月1日獲智慧財產局核發「一種用於預防水產動物受病原體感染富含合益素及適口性佳之飼料添加物」專利證書,後續將持續加強推廣業者使用,同時輔導其配合良好的養殖管理措施,以發揮促進水產生物成長,縮短養殖時間,調節免疫與增強抗病能力之效果,進而達到提高養殖成效之目的。

會後,與會的養殖業者均表示,此次活動不僅可以增加養殖基礎知識以及獲得新的研發資訊,也有機會與其他業者交流,精進自身養殖現場操作技術,可說獲益良多。

李柏蒼副教授講授白蝦疾病防治

李柏蒼副教授講授白蝦疾病防治

黃美瑩研究員講授乳酸菌及其所產葡聚糖在水產養殖應用之研發

黃美瑩研究員講授乳酸菌及其所產葡聚糖在水產養殖應用之研發

學員認真聆聽、筆記

學員認真聆聽、筆記

講習活動結束後,業者踴躍與講師討論交流

講習活動結束後,業者踴躍與講師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