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13年度推廣友善養殖講習活動(宜蘭場次)紀要

  • 作者:黃美瑩、陳凱琳 / 水產養殖組

本所於本(113)年04月25日假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舉辦「113年度推廣友善養殖講習活動」,共有36位養殖業者、鄉公所獸醫師及動植物防疫所代表參與,由宜蘭縣漁業青年聯誼會郭敬承會長及筆者擔任講師。

活動首先由郭會長講授「白蝦養殖的那些小事」,內容分為放養前的處理流程以及養殖管理重點。放養之前的工作包括清除汙泥、整地消毒、做水與做肥。消毒可用資材有生石灰、漂白水、二氧化氯及苦茶粕等,生石灰可以消除微孢子蟲;漂白水可減少病毒性病害;二氧化氯為強氧化劑,可殺滅病菌與降低地下水中的鐵質及氨氮;苦茶粕則能夠殺死水中雜魚及助長綠藻等微藻。肥水的製做方法為飼料混合益生菌、添加尿素或魚精,而做完肥水後的60至80天,池水的弧菌會快速上升,夏天的肥水濃度以人站在岸邊,可見池底為宜,冬季的透明度則需控制在40公分左右。

養殖管理包含水質、飼料及養殖物種來源。水質的監測需要3道把關,建議固定周期送池水水樣到動植物防疫所檢測,平時則需隨時監測水質的變動,以便即時處理。

飼料營養部分,需依照養殖物種進行調整,建議業者建立飼料長期管理模式。另外,在益生菌添加量不要超過建議量,以免造成成本的浪費。再者,要適當添加鈣與矽,以利白蝦成長時能順利形成蝦殼。

在養殖白蝦來源部分,建議找3家做比較並送檢驗,若驗出有病毒,最好全數銷毀,重新消毒,因消毒的成本遠低於繼續養殖生病的蝦隻所造成的損失。幼蝦投餵乾料容易隨風飄散,建議可以搭配本所的乳酸菌B4優格拌成濕料餵飼。飼料量大時,可利用拌料機,直接將乳酸菌B4優格與飼料混和。隨著蝦隻的成長,每周至少定期2次測試飼料量是否足夠,每次約增加3~5%進行測試,若池水溫度高於35℃,則飼料量需要減少4%,且中午不要換水,避免飼料過剩及溫差過大。郭會長也分享小秘訣:養殖過程中若發現3隻白鷺鷥同時在池邊駐點,可能原因有:白蝦已集體生病或者是水體中氨含量上升,蝦隻不舒服,在水中游動;若是夜鷺出現,白蝦浮上水體中並貼壁,則可能是溶氧量不足。

接下來由筆者分享「抗水產病原弧菌的益生菌之研發」。弧菌疾病長久以來都是水產養殖產業的重大威脅之一,本所自白蝦分離純化出 Bacillus pumilus D5 菌株,該菌對於溶藻弧菌 (Vibrio alginolyticus)、腸炎弧菌 (V. parahaemolyticus)、哈維氏弧菌 (V. harveyi)、鰻弧菌 (V. anguillarum)、霍亂弧菌 (V. cholerae) 及創傷弧菌 (V. vulnificus) 均有抑制作用。進一步測試B. pumilus D5 對15 種水產常用抗生素耐受性試驗,除了對於lincomycin 具抵抗力外,對於其餘14 種抗生素均為敏感性。

另,分享本所研發之益生菌應用於商業水產飼料製程,檢測益生菌活存情形,分析飼料儲藏期間,益生菌數量變化,並進行益健飼料於吳郭魚及白蝦驗證場效益評估。研究顯示,以打粒及後包覆方式製作含益生菌B. pumilus D5的7種水產飼料,B. pumilus D5 的菌數均維持在106 CFU/g,於50℃及養殖現場分別儲藏 3 個月及5個月後,菌數仍維持在 105-106 CFU/g。此外,驗證場之吳郭魚及白蝦投餵益健飼料相較對照組,均有較佳之收獲量及效益。

會後學員均表示收穫滿滿,希望透過這類講習,輔導養殖戶實施良好的養殖管理,並透過益生菌之應用,強化水產生物成長與抗病力,有效提高養殖成效,同時減少抗生素殘留風險,建構優質生產鏈,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之水產品。

宜蘭動植物防疫所陳祖健所長致詞

宜蘭動植物防疫所陳祖健所長致詞

郭會長講授「白蝦養殖的那些小事」

郭會長講授「白蝦養殖的那些小事」

黃研究員(筆者) 講授「抗水產病原弧菌的益生菌之研發」

黃研究員(筆者) 講授「抗水產病原弧菌的益生菌之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