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6月29-30日,地球觀測學會於國立中央大學舉辦第13屆ICEO&SI(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Observations and Societal Impacts)國際研討會。此次會議匯聚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頂尖科學家、研究人員和政策決策者,共同探討地球觀測技術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會議中,著名的科學家Paul Arthur Berkman教授應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分享其對全球海洋開放科學與國際合作的見解。
筆者出席ICEO&SI研討會
美國Paul Arthur Berkman教授應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
Paul Arthur Berkman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和政策顧問,同時也是哈佛及麻省理工學院公共爭議計畫科學外交副主任以及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的研究員。其研究重點涵蓋全球治理、科學外交及跨境資源管理。在此次演講中,Berkman教授強調科學數據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並提出建立跨國界合作框架以應對全球性挑戰的必要性。他引用了多個成功案例,展示了科學如何在國際合作中發揮關鍵作用,並呼籲與會者共同努力,促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另外,他也介紹了如何應對指數變化的策略,並提出「彎曲曲線」(bending the curve)的概念,展示如何從短期的安全(security)轉變到長期的永續性(long-term sustainability),強調變化點(inflection point)在轉變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加速的指數變化轉向減速的邏輯變化。
Berkman教授還介紹了從單學科(disciplinary)到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最後到超學科(transdisciplinary)的知識系統整合演變過程。他詳述各階段的特點和優勢,特別是在解決複雜社會問題時,超學科方法的重要性。另外,也說明了決策的金字塔模型,該模型涵蓋從基礎研究到行動的過程,他指出,從數據(data)到證據(evidence),再到決策選項(options)和最終的行動(action),每一步都需要充分的科學支持和參與者的貢獻。
本組陳律祺副研究員與筆者代表水試所出席本次研討會。陳副研究員針對臺灣周邊海域的漁場環境因子和馬加鰆屬物種間的關係進行分享,筆者則報告本所在離岸風力發電海域的漁業研究成果。
陳律祺副研究員針對臺灣周邊海域的漁場環境因子和馬加鰆屬物種間的關係進行分享
臺灣西部的離岸風力發電場域與我國的沿岸漁場相重疊。然而,這些風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可能會對漁業資源及其棲息地產生影響。筆者利用拖網試驗所獲得的漁獲資料,來了解這些設施對漁業資源的具體影響,為漁業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此次研討會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使我們能夠與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分享和討論最新的研究成果。期待未來繼續深化與其他國際機構的合作,共同推動離岸風力發電與漁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筆者進行研究成果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