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

  • 日期:108-06-11

沿革

  • 1932年 成立「高雄州水產試驗場」於西子灣哨船頭
  • 1939年 改稱「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場高雄支場」,並於翌年增設「水產皮革試驗工場」
  • 1941年 成立「臺灣總督府水產試驗所高雄支所」
  • 1945年 改稱「臺灣省水產試驗所高雄分所」
  • 1976年 遷移至高雄市前鎮區漁港北一路
  • 1999年 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2002年 改稱「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
  • 2011年 遷移至高雄市前鎮區漁港北三路現址
  • 2023年 改稱「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

任務執掌

  • 1.人工漁場造成研究。
  • 2.聚礁魚類生態研究。
  • 3.利用聲學技術探測漁業資源之研究。
  • 4.底棲魚類群聚生態及資源解析。
  • 5.沿近海漁場監測及浮魚魚類資源生物學研究。
  • 6.鮪魚海上箱網養殖研究。

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建築外觀


研究現況

◇人工漁場造成研究

研究吸引魚類聚集的人工設施,並設計人造藻林或結構體提供聚礁魚類棲息與繁衍場所,達到資源保育的目的,並透過成魚資源進的外溢效果豐富漁業資源。

◇底棲、浮魚魚類群聚生態及資源解析

研究臺灣周邊海域重要底棲及浮游漁業物種的生殖及洄游、群聚與漁業生態系動態,建立漁業資料庫,提供漁業資源管理參考之科學數據。

◇西南海域櫻花蝦漁業監測

櫻花蝦為西南海域重要的沿岸漁業,在產、官、學努力下,櫻花蝦已成為國內管理較為完善之漁業,但目前仍欠缺總量管制,為使櫻花蝦資源能永續利用,本所積極投入最大持續生產量(MSY)監測,建立櫻花蝦合理捕獲量之建議。

◇協助訂定漁業管理機制

運用獲得之資源資訊協助制定禁漁期及限定漁獲體型大小,促使漁業永續。

◇鮪魚海上箱網養殖研究

全球海洋之鮪類資源日漸枯竭,公海鮪類捕撈限額趨嚴。本所投入鮪類養殖技術的研發,如鮪類幼魚活體捕撈、開發沉水式海上箱網及船曳式箱網技術等研究,以兼顧海洋生態維護與健全海洋箱網養殖產業之發展。


未來展望

◇外海深水式箱網養殖技術之開發

因應沿近海養殖區域水深不足,易造成殘餌堆積、水質惡化、養殖密度過高、水產生物易染病,同時每遭颱風侵襲,易造成養殖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業者損失慘重,本所將投入外海深水式養殖技術開發,降低網具變形等研究,解決業者面臨之困擾,作為業者投資深海箱網養殖參考。

◇人工藻礁復育技術之開發

因應沿近海環境惡化,漁場縮小及資源日漸減少之困擾,本所將進行沿近海藻類之復育,藉由藻類協助淨化環境,復育漁場環境,同時提供沿近海稚幼魚之庇護場所,以協助沿近海漁業資源養護。

◇沿近海漁業資源調查

為掌握沿近海重要漁業資源狀態,並提供漁政管理所需科學資訊,將與漁政管理機關、學術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建置資源解析所需之長期漁船作業資料、生物資料及海洋環境資料大數據,應用各種數理模型分析管理對象魚種的資源狀態。

漁業資源調查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