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蛤池有孔雀蛤 (貽貝) 要如何處理?出入水又要如何防治?

  • 來函日期:107-10-12
  • 類別:貝類養殖

文蛤池近幾年常有似殼菜蛤及孔雀蛤入侵的問題發生。似殼菜蛤是一種小型的貽貝,成體殼長約1.5 cm左右 (圖1) ,是半淡鹹水的種類,原產於大西洋的西印度群島,經由拆船、船底或漂流物傳播,目前從巴拿馬運河到太平洋,包括斐濟、印度西岸、非洲東岸、日本東京灣、香港均有發現。在臺灣淡水河關渡紅樹林區及東港的大鵬灣等地也都有其蹤跡。
孔雀蛤 (綠殼菜蛤) 屬於殼菜蛤科,也是外來種,且在文蛤池成長的孔雀蛤殼長僅2-3 cm左右 (圖2),不像市售的淡菜(英文俗名Green Mussel),殼長達9-11 cm,具有食用價值。此兩種貽貝大量生長於文蛤養殖區的進水渠道,會因環境變化如下雨或溫差刺激而繁殖排卵,浮游幼生會隨文蛤養殖池進水入侵。在池內繼續發育而後變態為附著苗,附著於池壁或池底生長。由於貽貝類會生出足絲以便能夠牢牢固定在附著的地方,因此落在池底成長的似殼菜蛤及孔雀蛤會生出足絲尋找固體纏繞,有時會纏繞數個文蛤。除了會生出足絲纏繞文蛤,最後造成文蛤死亡之外,也會與文蛤競爭食物,影響文蛤成長並增加飼料成本。
由於貽貝類的受精卵大小為60 μm左右,而浮游幼生的大小只有150-300 μm,無法用濾網將之濾掉,因此只能以沙層過濾方式引進海水,才能完全杜絕似殼菜蛤及孔雀蛤的浮游幼生進入池中;或者先將海水引入蓄水池,潑灑10 ppm的漂白水滅除其間的似殼菜蛤及孔雀蛤浮游幼生,然後再行注入文蛤池。
在池中發現似殼菜蛤入侵,生長在池底的蛤苗可利用收獲機翻動底土,將似殼菜蛤苗埋入土中,使之窒息死亡。但孔雀蛤除池壁外,也會生長於池底底土中,平時會伸出一部分於底土外,一受觸摸即會潛入底土中,因此想用人工清除有其困難度。至於附著於池壁的似殼菜蛤及孔雀蛤,則可將水位降低使其裸露於空氣中,再用瓦斯噴燈燒死。
另外也可採用生物防治法,可在池中混養200-300尾/公頃的黃錫鯛 (枋頭) 或50尾/公頃的黃臘鰺 (紅杉) 來攝食似殼菜蛤,但要注意魚的口徑與文蛤的大小,以免文蛤也被吃掉。至於孔雀蛤則可在池中混養蟳蟹或鯛科魚類,但同樣需預防文蛤也會被吃的問題。

似殼菜蛤

孔雀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