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漁電共生-養殖光電共構雙贏

  • 日期:107-12-06
  • 點閱數:7782
  • 修改時間:108-06-2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針對文蛤、虱目魚、吳郭魚及鱸魚等主要養殖物種,在現行法規規範40%遮蔽率的前提下,進行模擬光電設施之遮蔽效應對養殖物成長影響評估試驗,初步成果呈現均能維持70%以上的產能,漁電共生已然踏出穩健的第一步。水試所將持續進行完整之產能評估試驗,並探討漁電共構對各養殖物種、養殖方式之最佳配置方案與經營管理模式,有助結合光電綠能之水產養殖創新產業的發展。
政府為因應氣候變遷、追求環境永續及發展綠能科技產業的政策,綠色能源成為臺灣能源政策軸心,政策目標將推動設置17GW的太陽能光電設施,換算總共需要約25,000公頃以上的土地。但臺灣土地資源有限,廣泛的農漁業用地是必然被考量運用的場域,但推動時,勢必會影響到農漁業的原始利用樣態。因此,如何在農業生產為主、綠能產電為輔的核心價值下,透過科技研發新型態的農漁電生產共構模組,將是平衡能源政策與農漁業發展的解決方案。台灣魚塭養殖面積前五大養殖物種為虱目魚、文蛤、吳郭魚、石斑及鱸魚,養殖產區主要分布於彰、雲、嘉、南、高、屏等六縣市,這些區域亦是全台日照最充足的地區,因此結合光電綠能之新養殖模式若能成功推廣至這些物種的養殖池,而且在不影響既有之養殖生產下,得以兼顧發展光電綠能產業,增進養殖漁民躉電收益,並成為青年從農及強化綠能企業合作誘因,改善農業勞動力結構以及智慧型科技養殖多元應用,將能促進產業升級及創造出「漁電雙贏」之效益。
水試所於本(107)年先針對文蛤、虱目魚、吳郭魚、鱸魚等主要養殖物種,以模擬40%光電板遮蔽率來測試對成長之影響。在文蛤方面,目前之試驗結果顯示,在夏季高水溫期,因遮蔽部分直射的陽光,可有效降低水溫及池底土溫,40%遮蔽率試驗組文蛤之成長優於未遮蔽之對照組;進入秋冬較短日照與低水溫期後,試驗組文蛤因餌料供應較為不足成長稍緩,但仍能達到對照組70%之成長效果,未來將加強低溫期調整餌料供應策略的試驗。另水試所與嘉義大學合作以模擬水面浮動型太陽光電設施對吳郭魚、虱目魚及鱸魚成長試驗上,亦呈現出40%的遮蔽率不會影響養殖生物成長的初步結果。這些以不同形式光電設施結合各種養殖物種的在夏季期間的試驗,均顯示遮陰所造成池水降溫更適養殖生物的正面效益。
為更精確評估漁電共生在文蛤養殖的效益及強化經營管理技術,水試所與向陽優能電力公司合作,在台西試驗場4個0.5公頃的試驗池上設置不同遮蔽率之立柱式太陽光電設施。該立柱式光電設施的發電設置容量為1,436kWp,已在10月上旬與台電饋線併聯,加入綠電生產的行列。而水試所也於11月初開始放養文蛤,進行實體漁電共生的養殖試驗,並結合室外微藻培養技術、水文環境變化監測與水質自動監測儀器之開發,開啟了智慧化漁電共構創新養殖產業的序章。
水試所為加速漁電共生的發展進度,規劃在台南七股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及台西試驗場各設置10公頃的綠能養殖創育基地,將供太陽能光電業者與農企業相關團體進駐,讓業者集中測試光電養殖整合系統的效能以及管理模式的研發,水試所則從旁給予建議與協助,並能成為培養新型態漁電整合技術人才的據點,以能開創我國漁電共生產業之發展,提升臺灣水產養殖產業的利潤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