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試所成功研發海面箱網水下殘餌監控系統

  • 發布日期:108-05-09
  • 點閱數:477
  • 修改時間:110-08-16

  黃鰭鮪(Thunnus albacares)是臺灣未來箱網養殖的重要潛力魚種,在養殖過程中,餌料支出為主要成本之一,為準確掌控投餵量,減少餌料浪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以下簡稱水試所)成功研發水下殘餌監控系統,估計可因此節省5~10%的餌料成本,目前已技轉二家業者應用。 黃鰭鮪每年會洄游至臺灣西南海域,由於大部分為幼魚,口感差、價格低,且漁獲過多未成熟小型魚不利於資源的再生,因此水試所一直與養殖業者合作進行黃鰭鮪海面箱網養殖試驗,並積極培育種魚,希望能儘速建立人工繁殖技術,以量產種苗提供業者養殖或進行放流,增加資源的投入。 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與合作的養殖業者在恆春海域水深約27公尺處佈設一口直徑約20公尺的箱網,進行黃鰭鮪養殖試驗。箱網採可沉式設計,遇颱風侵襲時,可下沉至水下10公尺以上。初步試驗結果顯示,本魚種的罹病率及寄生蟲的危害均相當低,養殖過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支出為餌料費用。 以目前箱網中放養的300尾黃鰭鮪幼魚為例,約需養殖3年才能達到36公斤之上市體型,期間餌料花費高達新臺幣800萬元,占養殖成本的一半以上。利用水試所研發的水下殘餌監控系統,可透過網路將餌料投餵及魚類攝食情形直接傳到船上及陸上辦公室,讓岸上人員即時掌握,並據以調整投餵量,估計每口箱網每年可省下20萬元的餌料支出。此外,亦可用以觀察養殖生物的活動情形與健康狀況,目前養殖業者已運用於海鱺箱網監測,可即時發現箱網是否破損,避免魚類逃逸,有助於提高養殖整體效益。其效能現已受業界青睞,目前已技術移轉給2家業者,並將於今年9月下旬於高雄展覽館舉辦之2019臺灣國際漁業展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