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拜讀了貴單位2012年水試專訊38期零換水養殖模式下的生物膠羽 (bioflocs) 技術,本人有三個疑問:文中有提到為了形成生物膠羽條件,需要充足的氧氣,請問所謂充足是最低標準濃度須達到多少及什麼樣的濃度最合適?為了形成生物膠羽條件,最低養殖密度及水深須達到多少?因為不須特別培養生成生物膠羽的異營性細菌,請問會不會因不換水使養殖池的環境讓這些有害菌成為優勢菌,而沒法形成生物膠羽的環境,反而變得更危害蝦子生長的狀況出現?

  • 來函日期:107-10-07
  • 類別:甲殼類養殖

充足的溶氧最低標準為2-3 ppm (視養殖生物而異),最合適濃度為5 ppm左右。
養殖密度視養殖物種 (魚或蝦)、生物大小 (幼苗、中間育成、養成) 而異,主要是配合養殖密度而須有對應的投餵量,而投入飼料中的蛋白質經魚蝦代謝後排至水中的無機氮、碳,與額外添加的有機碳,需足夠提供異營性細菌增殖所需,菌落數應達107-109/ml。水深無一定標準,0.6-2 m皆可,視養殖桶槽型式及是否有足夠動力設備曝氣或擾動池水,重點為不可有底層缺氧與生物膠羽沉積情形,過多的生物膠羽必須適時移除。
異營性細菌泛指需要從生物體或環境中分解有機物以獲取能量的微生物,其中包括對養殖生物有害的致病菌,也包含對水質淨化及養殖生物健康有益的〝益生菌〞,這些都屬環境常態菌,只要能保持菌相平衡,各菌種和平共處即可。生物膠羽中的異營性細菌主要是分解有機物獲得能量的微生物,添加有機碳的目的是滿足其增殖需求以消耗水中有毒氨氮,這些增殖的異營性細菌不需再從生物體獲取能量不會危害養殖生物,反而可抑制病菌。不須另外添加市售〝益生菌〞,只需加糖蜜等有機碳即可達到效果,要加也可以,但經營成本會提高,也不容易釐清添加的益生菌是否有效果。零換水養殖不會營造出優勢致病菌讓蝦死亡,蝦類會死必定是其它原因,如感染特定致病原,例如OIE表列病毒、早死症、肝胰腺壞死症等或者水質不佳,包括缺氧、總懸浮固體物過多、pH過低等。蝦類零換水養殖使用SPF蝦苗,因零換水而排除換水引進病原及排水散播病原,對防疫有絕對正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