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牡蠣殼高值化應用

  • 出版日期:107-12-01
  • 點閱數:2983
  • 修改時間:108-06-13

根據農委會廢棄物統計資料顯示,2007-2017年,臺灣每年平均產生19萬公噸的廢棄牡蠣殼,其中未妥處量達2.6萬公噸。廢棄的牡蠣殼不僅佔空間,且殼上的殘肉容易孳生蒼蠅,並因高溫日照而產生惡臭,造成污染環境。
過去牡蠣殼主要用於飼料、堆肥及栽培介質上,其附加價值並不高。然事實上,牡蠣殼具有三層結構,最外層的角質層具有抗酸性腐蝕特性;中層由2-10 μm微孔之方解石柱狀結晶形成,具吸附較小粒子功能;內層則是片狀結晶及部分蛋白質形成的珍珠層,可就其殼層結構及成分特性廣泛應用於工業、食品、醫療及農業等各項產業。廢棄牡蠣殼的加工處理主要分鍛燒及未鍛燒兩種方式,但牡蠣殼經高溫鍛燒後,碳酸鈣會轉變成氧化鈣 (CaO),並產生二氧化碳 (CO2),造成空氣污染,且根據馮 (2017) 報告指出,目前牡蠣殼市場去化順利,主要問題是牡蠣殼需累積一定量後才會載運處理,因而有被棄置堆積未妥處的印象。因此,牡蠣殼未來研究方向應以研發高附加價值之產品為目標,爰此,本研究以萃取珍珠層胜肽後之牡蠣殼為材料,利用非鍛燒之高溫高壓改質技術製備有機酸鈣粉,除了可作為營養膳食補充品外,並與各式加工產品結合,開發多元化高鈣產品,使牡蠣殼的利用更趨多元化,同時有助於進一步提昇其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