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漁業問答
請問臺灣是否有引進Marron螯蝦?其體型較Redclaw大,肉質是否細膩?飼養條件是否和一般蝦類相當?國內的消費市場情況及接受度如何?
- 來函日期:105-07-21
- 類別:甲殼類養殖
由於螯蝦目前尚未列入漁業署進出口名單,相關單位並不鼓勵業者進行養殖,因此並未有合法進口案例。
天然捕捉的Marron螯蝦最大體型較Redclaw大,目前在澳洲及中國被大量養殖的主要是Redclaw,但並未有兩種肉質品嘗比較報告。
淡水螯蝦無產卵洄游習性,其受精卵附著於母體腹節,經完全變態,外型與親體相同時才脫離母體,生活水域全為淡水。孵出後即可以下雜魚漿、幼蝦飼料或麥片等飼育,幼苗培育較淡水長腳大蝦容易。
Redclaw由於其雄性大螯外緣有紅色區塊,一般俗稱紅螯螯蝦,雄性個體成長較快。其生存溫度約5-40℃,但在20℃以下成長較緩慢,在適溫22-34℃中,幼蝦經4-6個月,重可達60-120 g。自然環境中1年才能性成熟,而在較高水溫中,半年可達性成熟,並多次產卵,抱卵數隨體型大小而異,60-120 g母蝦抱卵數平均約為400-800粒,最高可達1,000粒左右。
紅螯螯蝦養殖池水適宜的pH值範圍6.5-9.0,酸性水質不利於脫殼。對溶氧量之忍受性較一般魚類強,當降至1.8 ppm時,短期間尚可活存或攀爬離開水面,其在潮濕且陰涼的陸上可活存1-2天,視氣溫而定,因此若沒有安全的防逃設施,逃離後會迅速擴散到野外各地。螯蝦食性雜,集約式養殖可投餵淡水長腳大蝦飼料,由於其喜暗怕光,晝伏夜出覓食,可選擇早晚餵食。成蝦養殖池內可種植水草或設置隱避物供其棲息,減少脫殼後被殘食的機率。室內池可利用溫控作種蝦培育,促進提早成熟及增加產卵次數。小型水泥池內 放置箱網,可適當將母蝦與蝦苗隔離,提高育苗活存率,同時利於幼苗捕撈。
目前國內紅螯螯蝦養殖產量尚不多,一般是銷往火鍋店。
新聞有數篇報導貴所在蟹類繁殖有大幅度進步,本人投注研究陸寄居蟹人工繁殖復育亦有8年而略有小成,然因大閘蟹或蟳類繁殖技術,對於陸寄居蟹繁殖技術提昇均有直接助益,本人在大眼幼生 (megalopa) 階段亦遭遇互食而無法大幅增加活存率的困境。按新聞報導,善泳蟳只能達數百尾,但遠洋梭子蟹可以成功放苗數十萬隻,顯然已經突破大眼幼生階段互食的問題,而新聞中僅簡短描述:「透過改進水質管理技術、調整餌料生物投飼方式、設定蟹苗附著網框,以及精準掌握著苗時間點避免互食」,請問其較詳細之相關技術或方法為何?
請問文蛤混養池所要投的光合菌,貴所是否有培養比例與配方資料及菌種販售?圖中黑色桶在戶外開口常開或密閉外掛打氣機是否能夠培養光合菌種,或是只能使用白色與橘色透光性好的桶子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