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全球資訊網

:::

新聞稿

2025世界海草日 海草復育向下扎根

  • 發布日期:114-02-26
  • 點擊數:258
  • 修改時間:114-02-26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於114年2月26日上午於澎湖縣湖西鄉公所辦理「2025臺灣第2屆世界海草日」活動,展現我國海草復育向下扎根的決心。
自1930年代以來,全球的海草數量持續在減少,並以每30分鐘1個足球場的速度在流失,消失海草的面積已達30%。為彰顯呼籲全球保護海草床的決心,聯合國2020年將海草生態系統納入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此外為確保生物多樣性存續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將每年的3月1日訂為世界海草日(World Seagrass Day),旨在提高人們對海草床生態系統所面臨威脅的認識,推動和促進海草修護與養護,進而藉此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育與重視。
水試所為響應世界海草日並與國際接軌,除延續前期已投入海草床修復與保育的努力,在世界海草日前夕透過記者會,回顧去年臺灣首屆「2024世界海草日-澎湖宣言」中,該所在澎湖海草復育的成果,並向各界宣示今年將以「向下扎根」為目標,做為「2025世界海草日」主軸,除持續廣邀企業投入、強化與社區互動,增加社區參與海草修護與養護的強度,同時也以提升在地學生對海草生態、復育、產業及知識為目標,規劃一系列海草復育、講座及夏令營等活動,為海草生態系環境教育與培育海草復育建立人才種子庫,使海草復育工作向下扎根。
水試所表示,該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為國內最早投入海草床修復與保育研究的單位,最初始於103年以改良海草移植的「根狀莖法」,在澎湖通梁淺坪海域種植60平方公尺的海草,迄今所移植的海草已增長近50倍;在此期間也陸續於重光及虎井等海域進行海草床修復,並於111年協助澎湖縣政府劃設重光及港子海域為臺灣首次以復育海草為目的的保護區,不僅增裕漁業資源,對提高海洋生物多樣性也具有正面效益。113年更藉由海草復育「根狀莖法」之精進,有效提高海草復育效率,並將應用於未來海草復育工作。
為擴大海草復育的效益,水試所也將於今年與「臺灣橫濱八景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理海草復育,並透過公私協力,藉由水族館的展示教育,棲息地走訪及親手種植海草植株推廣活動,提升大眾對於海草等重要海洋棲地的認識與重視。水試所同時也分享海草床棲地常見的紅蚵(土嘴瓜殼菜蛤)相關產品,藉以提高海草復育區社區創生之能力。
 
單位連絡人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
電  話:(06)9953146#120
手  機:0937-604515
撰稿人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技工:冼宜樂
電  話:(06)9953146#117
手  機:0921-54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