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池面的淨水小助手-浮萍於養殖的再利用

  • 作者:黃德威/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竹北試驗場

浮萍雖然是一種田間常見微不足奇的水生植物,卻是自然界中體型最小、結構最簡單的高等植物,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池塘及湖泊中,分類上屬於單子葉植物的天南星科(Araceae)。為多年生漂浮性水生植物,植物體呈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葉狀,成片浮於水面,部分品種具有一至數條水下根,一般為無性繁殖。適合成長的環境溫度為10 - 35℃,pH介於5.5-7.5。

浮萍具有生長快速(環境適合時,倍增時間約36-48小時)、蛋白質含量可媲美黃豆、木質素低及對水質淨化能力強等特點,除了用來當作許多養殖物種的食物來源外,在東南亞地區更提供人類食用,近幾年來歐美也已有浮萍相關食品問世。浮萍對於水中無機鹽類吸收能力良好,因此也被應用在工業與生活廢水以及畜牧場與食品加工廠排放水等的淨化上,以降低汙水處理的成本。

本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嘗試將浮萍作為魚池生態養殖模式中的一員,藉由浮萍吸收池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再將這些營養鹽轉換為浮萍植體的營養成分,並利用其成長快速與吸收能力強(表1)的特性來淨化養殖池水,達成物質循環再利用與零排放的目的。

 

表1、不同品種浮萍每日單位面積生產量與吸收量表1、不同品種浮萍每日單位面積生產量與吸收量.JPG

表2為不同品種浮萍的粗成分分析,其蛋白質含量除了因品種而異外,也受到成長環境影響,例如以充滿營養鹽的畜牧廢水培養,紫萍的蛋白質含量可高達45%,而在低肥分的水域則只有15%。另外,浮萍的蛋白質中的必需胺基酸含量可達40%以上,利用畜產有機肥生產的浮萍離胺酸與甲硫胺基酸含量皆較黃豆高,具有作為飼料中蛋白質來源的潛力。淡水中心目前嘗試以浮萍作為雜食性魚種之替代飼料(圖1),希望可提升魚塭生態養殖的收益,達到友善養殖及循環利用的目標。

 

表2、不同品種浮萍乾燥後的粗成分(%)分析表2、不同品種浮萍乾燥後的粗成分(%)分析.JPG

圖1、無根萍(Wolffia globose)鮮品(左)、乾品(中)及乾燥粉碎浮萍粉(右)

圖1、無根萍(Wolffia globose)鮮品(左)、乾品(中)及乾燥粉碎浮萍粉(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