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東新港鬼頭刀延繩釣漁業

  • 出版日期:111-03-31
  • 點閱數:299
  • 修改時間:111-04-08

鬼頭刀 (Coryphaena hippurus) 為各大洋休閒漁業 (recreational fishery) 及商業性漁業 (commercial fishery) 之主要漁獲對象之一。漁獲鬼頭刀之漁法各地區皆有不同之方式,在地中海海域利用特殊的網具 (稱為llampuguera),在人工聚魚器 (fish aggregating devices, FAD) 附近漁獲鬼頭刀 (Massutí and Morales-Nin, 1997)。西大西洋海域以商業浮延繩釣 (pelagic longline fishery) 漁業及娛樂漁業漁獲鬼頭刀為主 (Farrell et al., 2014)。中南美洲國家如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附近海域,在夜間使用表層網 (surface fishing net) 漁獲鬼頭刀 (Lasso and Zapata, 1999),厄瓜多和哥斯大黎加海域以延繩釣漁業漁獲鬼頭刀為主 (Patterson and Martinez, 1991)。

臺灣沿近海海域漁獲鬼頭刀之漁業分別有浮延繩釣、雜魚延繩釣 (miscellaneous fish longline fishery)、釣漁業 (hook and line fishery),定置網 (set net) 及流刺網 (gill net) 所漁獲,主要以釣漁具漁獲為主。鬼頭刀於臺灣周邊海域終年皆有漁獲存在,但漁期分明,於4-6月及10-12月為主要盛漁期,因此鬼頭刀漁業大多為兼營性漁業,而目前臺灣漁獲漁業別統計資料將鬼頭刀漁獲量納入鮪延繩釣漁業與雜魚延繩釣漁業項目下,但該兩種延繩釣漁業並非以鬼頭刀為目標漁獲,經實際調查主要漁獲鬼頭刀之漁具漁法與鮪延繩釣及雜魚延繩釣之作業深度、餌料種類尺寸及漁具強度與結構皆不同,且主要以鬼頭刀為目標漁獲之延繩釣漁業,稱之為鬼頭刀延繩釣漁業。

鬼頭刀英文名為dolphinfish,夏威夷稱mahi-mahi,因喜愛追逐飛魚為食,故在臺灣俗稱為飛烏虎,亦有鱰魚、萬引等其他中文名及俗名。鬼頭刀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溫帶及亞熱帶海域,分布海域範圍涵蓋46°N至38°S之間。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鬼頭刀漁獲比率分別為77%、14% 及9%。西北太平洋之鬼頭刀由菲律賓群島周圍沿著巴丹群島、臺灣東部至日本北部海域均有漁獲分布,其中以臺灣與日本之黑潮水域資源最為豐富 (林,2021)。

根據漁業年報統計顯示,臺灣鬼頭刀漁業發展大致上可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陳,1999),分別為1953-1973年鬼頭刀漁獲量於5,000公噸以下,處於初期開發階段,1974-1991年產量在1,000-6,900公噸波動,呈開發階段且穩定增加趨勢,其後自1992年開始呈現高漁獲量階段,處於充分開發時期,而自1998年的16,000多公噸下降至2000年前後約10,000多公噸之間,其後漁獲量在8,000-12,000公噸波動。